[实用新型]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62131.3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3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鹏涛 |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44/34;B29L31/5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 地址: | 2314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内部 加热 模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其设置有下模座及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上模座对接设置,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型腔用于放置胚料,所述上模座或下模座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插销,所述排气插销延伸至下模型腔内并插置入胚料内部。本实用新型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通过在下模座内设置下模型腔,配合在下模型腔内放置胚料,利用上模座内设置的排气插销将胚料的上表面刺穿,通过向排气插销内充入蒸汽或空气,可以更快速地有效解决常见成品内部熟成不够造成二次发泡胀大变形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在注塑模具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改善注塑成型制品质量、提高注塑成型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空气道一般是由一组平直的开孔通路所组成,为形成封闭的流道,除进口和出口外,其它的开孔需要用堵头密封。
但遇到需要进行二次发泡的产品时,传统的空气道因为没法深入到胚料内部并对胚料进行加热或降温处理,导致胚料产品内部温度不够而造成产品二次发泡胀大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通过改变管道本身结构,为模具内产品提供加热及冷却操作,提高产品的成型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其设置有下模座及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上模座对接设置,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型腔用于放置胚料,所述上模座或下模座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插销,所述排气插销延伸至下模型腔内并插置入胚料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插销凸伸出上模座下表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于下模型腔内凸伸设有对接凸块,所述对接凸块匹配胚料上表面形状设置,所述排气插销凸伸出对接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插销的管径大小范围为2~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插销采用钢质或铜质材质构造,所述上模座采用铝质材质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插销末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插销端部连接有外部总管,外部总管通过开关阀连接抽气机、蒸汽机及空气压缩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通过在下模座内设置下模型腔,配合在下模型腔内放置胚料,利用上模座内设置的排气插销将胚料的上表面刺穿,通过向排气插销内充入蒸汽或空气,可以更快速地有效解决常见成品内部熟成不够造成二次发泡胀大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泡胚料内部加热模具装置设置有上模座1及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与上模座1对接设置,所述下模座2内设置有下模型腔21,所述下模型腔21用于放置经发泡处理后的胚料3,具体地,所述下模型腔21用于放置经一次发泡处理后的鞋大底。
所述上模座1于下模型腔21内凸伸设有对接凸块11,所述对接凸块11匹配胚料3上表面形状设置;所述上模座1或下模座2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气插销4,所述排气插销4延伸至下模型腔21内,并插置入经发泡处理后的胚料3内部;具体地,所述排气插销4凸伸出上模座1下表面设置,所述排气插销4凸伸出对接凸块11,以进入到下模型腔21内,并插置入经发泡处理后的胚料3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鹏涛,未经徐鹏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62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门框中柱自动冲压装置
- 下一篇:鲑鳟鱼类鱼卵孵化实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