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62008.1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58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倪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美琴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蒋真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治疗仪,包括顶盖膜、顶盖、显示屏、顶盖提手、电控模块、隔膜泵固定块、隔膜泵、底板、通气管、排气滤芯、负压瓶和吸盘,所述顶盖膜覆盖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顶盖提手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方边缘两侧方便提拿携带,所述电控模块、隔膜泵固定块、隔膜泵依次装置在所述顶盖之内发挥功能,所述排气滤芯安置在所述隔膜泵的一端,所述通气管贯穿所述底板上的接管孔连接所述负压瓶与所述隔膜泵,所述吸盘与所述负压瓶相连接,跟机体共同配合完成对伤口创面的修复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泵抽吸,使系统管路产生医用负压,进而辅助伤口闭合,提高临床优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压治疗仪。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疗法为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的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辅助性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给伤口表面施加负压,使伤口表面均匀接受负压而缩小以外,尚能起到引流体液的作用,还能充填伤口局部缺损,去除过多的渗出物,并为伤口闭合提供一个相对湿润而不是潮湿的环境,减轻伤口周围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增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敷料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连接负压源,通过负压引流创口过多渗血、渗液,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目前,负压伤口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许多急和慢性伤口,包括骨科、软组织、皮肤移植、压疮、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足、外科感染,以及术后伤口等。医师会根据病患过去的疾病史、目前的生理状况、用药现况、自主能力等,并评估伤口的大小、深度、渗液量、是否受感染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告知病患是否适合使用负压伤口疗法进行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避免设备体积过大以及压力弱等因素导致的成本过高以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情况,通过负压引流创口过多渗血、渗液,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期以缩小伤口面积和体积,降低总治疗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膜1、顶盖2、显示屏3、顶盖提手4、电控模块5、隔膜泵固定块6、隔膜泵7、底板8、通气管9、排气滤芯10、负压瓶11、吸盘12;
所述顶盖膜1覆盖在所述顶盖2上,所述顶盖提手4安装在所述顶盖2上方边缘两侧方便提拿携带,所述显示屏3、电控模块5、隔膜泵固定块6、隔膜泵7依次装置在所述顶盖2之内发挥功能,所述排气滤芯10安置在所述隔膜泵7的一端,所述通气管9贯穿所述底板8上的接管孔连接所述负压瓶11与所述隔膜泵7,所述吸盘12与所述负压瓶11相连接,跟机体共同配合完成对伤口创面的修复工作。
具体的结构及其相互构成方式如下:
所述顶盖膜1上设置有调节按钮107、多功能按键103、开关键106,用以进行操作和调节,所述顶盖膜1上设置的电源指示灯108和电量显示区105可以显示电量情况,充电口104用来连接外部充电线;透明顶膜102覆盖在顶盖膜中心对应的位置上;透明顶膜覆盖面积之外由非透明顶膜101作为一个整体覆盖;所述顶盖膜1覆盖在所述顶盖2上面;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开关键位置孔26、调节按钮位置孔27、充电位置孔28、多功能按键位置孔29、电源指示灯位置孔201、显示屏3,位置孔和显示屏3设置在顶盖板23上,位置孔用以装置相应按键,四周是顶盖外壳22,所述顶盖外壳22在两边各有一个内陷的顶盖把手连接孔202,用以连接顶盖提手4,所述顶盖2上面覆盖所述顶盖膜1。
所述显示屏3的型号为1.44inch LCD HAT,安装在所述顶盖板23上,其上对应所述顶盖膜1中心的透明顶膜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美琴,未经倪美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62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