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8349.1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3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孟洪;王维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发 单线 通讯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包括: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电源VDD,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TVS管的阴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TVS管的阳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MCU信号接收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GND,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五电阻与MCU信号发射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GND,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TVS管的阴极、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TVS管的阳极连接至GND,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对外信号端口。本实用新型节约了系统上的一个对外信号端口,节省了结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及通讯控制等电子电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在单片机系统中,通讯电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让两个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 通讯电路通常发送、接收两根信号线,但有时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在电路上同时放置发送、接收信号线,这时就需要实现单线通讯电路,即使用一根信号线实现发送与接收的功能。
目前传统的串口通讯电路是采用发送、接收两个信号接口实现双工或半双工的通讯方式。使用两个信号接口会占用更多的通讯接口与结构空间,在空间极限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的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可以将发送、接收两个信号接口合并成一个对外信号接口,节约了系统上的一个对外信号端口,节省了结构空间,本实用新型电路可以替代原二线控制方式应用于串口通讯电路,本实用新型电路具有收发数据自动切换,电路搭建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TVS管、第二TVS管、二极管;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电源VDD,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TVS管的阴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TVS管的阳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MCU信号接收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GND,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五电阻与MCU信号发射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GND,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TVS管的阴极、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TVS管的阳极连接至GND,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对外信号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PNP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三极管可替换场效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三极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送、接收两个信号接口合并成一个对外信号接口,并通过半双工控制方式实现一个信号端口发送和接收信号,在收发数据时实现自动切换收发状态,节约了系统上对外端口数,节省空间;它可以替代原二线控制方式应用于串口通讯电路,该电路具有收发数据自动切换,电路搭建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收发的单线通讯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83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窗插片焊接用托架
- 下一篇:一种可回收使用的酸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