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帽自动剪推毛机可旋转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55517.1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4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华艺帽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60 | 分类号: | D04B15/60;D04B15/14;D06C13/08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王葶葶 |
地址: | 0725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自动 剪推毛机可 旋转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帽自动剪推毛机可旋转工装,帽子工装包括旋转轴和与旋转轴一端固定的工装,该旋转轴另一端固定有传动轮,工装与旋转轴固定的一端为空心轴筒,另一端为与空心轴筒一体或固定为一体的与帽批空腔相匹配的光滑空心圆台体,空心圆台体端部有圆弧过渡的光滑端盖;电机的输出传动轮通过输送带或链条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入传动轮上,减速机的输出传动轮上通过输送带或链条连接在帽子工装的传动轮上;帽子工装有传动轮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支撑块上,支撑块固定在箱体内底面上。将帽子置于该工装上,帽子均匀旋转,只要操作者手持自动剪推毛机的剪推毛器对帽子进行剪推毛即可,其操作方便,不易漏掉剪推毛,省时省力,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帽自动剪推毛机可旋转工装。
背景技术
针织帽织成后,帽子的表面出现高低不平的毛刺,熨烫整形后导致帽子的厚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影响帽子的质量,同时影响帽子的美观。所以在帽子进行熨烫整形前需要进行剪推毛,使毛刺过高的剪掉,不高的推到针织缝隙内固定住,不但使帽子厚薄均匀,表面平整,且增加了帽子的布料的密实度,提高了针织帽的质量和美观度。现有的帽子剪推毛工艺是操作工一手手持自动剪推毛机的剪推毛器,另一只手手持帽子,在帽子不断旋转移位的过程中,剪推毛器对帽子进行剪推毛。此工艺过程,由于人工手持帽子旋转移位,其操作不方便,不但效率低,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且不易做到将帽子的每个部位都能剪推毛,耗神费力,一旦漏掉剪推毛,就会在此部位出现厚薄不均,表面高低不平的质量问题,同时影响帽子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针织帽自动剪推毛机可旋转工装,将帽子置于该工装上,帽子均匀旋转,只要操作者手持自动剪推毛机的剪推毛器对帽子进行剪推毛即可,其操作方便,不易漏掉剪推毛,省时省力,效率高。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针织帽自动剪推毛机可旋转工装,包括箱体、箱盖、位于箱体内底面上的电机和减速机、横向布置的帽子工装;帽子工装包括旋转轴和与旋转轴一端固定的工装,该旋转轴另一端固定有传动轮,工装与旋转轴固定的一端为空心轴筒,另一端为与空心轴筒一体或固定为一体的与帽批空腔相匹配的光滑空心圆台体,空心圆台体端部有圆弧过渡的光滑端盖;电机的输出传动轮通过输送带或链条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入传动轮上,减速机的输出传动轮上通过输送带或链条连接在帽子工装的传动轮上;帽子工装有传动轮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支撑块上,支撑块固定在箱体内底面上;电源通过电机控制系统连接电机的电源。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竖向布置的帽子工装;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还有另一个输出传动轮,该另一个输出传动轮通过输送带或链条连接在远离横向布置的帽子工装的竖向布置的帽子工装端部的另一个传动轮;该另一个传动轮的旋转轴与减速机输入轴的另一个输出传动轮的旋转轴相互垂直。竖向布置的帽子工装方便习惯竖直方向操作员使用。
将帽子置于本实用新型工装上,帽子均匀旋转,只要操作者手持自动剪推毛机的剪推毛器对帽子进行剪推毛即可,其操作方便,不易漏掉剪推毛,省时省力,效率高。横向布置的工装更适合帽子边沿部分的剪推毛,也可以做到帽子帽盔部剪推毛操作,但操作不方便;竖向布置的帽子工装更适合帽子帽盔部剪推毛操作,也可以做到帽子边沿部分的剪推毛,但操作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帽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华艺帽业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华艺帽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5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修用的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接触器的永磁体和增磁块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