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51738.1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2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家琪;刘艳萍;杨红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王红培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腕踝针 针刺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包括针头和针柄,所述针柄的端部设有手持端,手持端的底部固定设有波纹管,波纹管下端设有护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波纹管可以收缩拉伸的特性,将其设置在针灸针上,当需要拔针时,通过波纹管的伸缩,能够将针灸针包裹起来,防止拔针时误伤医务人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自1981年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我国,直至今日,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引起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都使医务人员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医务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追切。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BV、HIV。现有的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体、针尾,针身和针尖光滑锋利,无防针刺伤保护装置,在拔针后如有处置操作不当容易刺伤医务人员,增加职业感染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针灸针拔针时容易刺伤医务人员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包括针头和针柄,所述针柄的端部设有手持端,手持端的底部固定设有波纹管,波纹管下端设有护片。
所述护片设置为八字形。
所述波纹管紧贴针柄设置。
所述手持端设置为扁平状,手持端上设有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的面积大于手持端的面积。
所述固定胶带上设有撕拉片,撕拉片呈V字形设置,撕拉片与固定胶带的粘附侧分别设置在手持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波纹管可以收缩拉伸的特性,将其设置在针灸针上,当需要拔针时,通过波纹管的伸缩,能够将针灸针包裹起来,防止拔针时误伤医务人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针灸/腕踝针防针刺伤回收装置,包括针头1和针柄2,所述针柄2的端部设有手持端3,手持端3的底部固定设有波纹管4,波纹管4下端设有护片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1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腔导尿管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用穴位定位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