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4293.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9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恩(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1 | 分类号: | F16L3/11;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4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降噪支 吊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涉及管道降噪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对降噪抗震支吊架进行装配安装的抗震支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的管束,管束上设置有降噪橡胶圈。本申请中的降噪抗震支吊架,具有吸收管道产生的噪音震动,利于噪音消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抗震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传输运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管道的安置包括埋于地表下的管道或者将管道安装于悬空的位置。当管道安装于悬空位置时,一般要使用抗震支吊架,从而将管道固定于合适的位置。在相关技术中,抗震支吊架大多采用多根支撑杆对称设置,并通过管束与管道固定,再将抗震支吊架固定于结构面,从而对管道进行支撑。
授权公告号为CN2053689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面上,所述抗震支架包括:所述管束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管束和第二管束,所述第一管束和第二管束均套接于所述管道;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束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结构面固定连接,所述主杆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倾斜延伸;侧向斜杆,所述侧向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束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结构面固定连接,所述侧向斜杆沿所述管道的横截面所形成的管口的直径方向倾斜延伸。这种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抗震支架的支撑杆非对称安装,简化抗震支架的安装,兼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当管道内流动的介质正常流动时,介质冲击管道内壁引起的管道震动或介质与管道内壁摩擦产生的噪音,这种震动或噪音通过管道进行放大,会导致引抗震支架与结构面的连接松动,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整体的应用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抗震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降噪支吊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对降噪抗震支吊架进行装配安装的抗震支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的管束,管束上设置有降噪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通过抗震支架固定在安装基材上,支撑杆上设置有管束,将管道穿设固定在管束内,完成降噪抗震支吊架的安装铺设。当管道内介质快速流动引起管道震动时,由于降噪橡胶圈可以吸收管道产生的噪音震动,有利于噪音的消减。
优选的,所述降噪橡胶圈可拆卸设置在管束上,所述降噪橡胶圈包括抵接部和卡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管束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接部对称设置在抵接部的两侧并与管束边缘相互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噪抗震支吊架的安装完成后,抵接部在管束内侧与管道外侧壁紧密贴合,卡接部在管束外侧与管束相卡接。在使用时间过长,降噪橡胶圈发生老化之后,可通过翻折卡接部拆卸或安装降噪橡胶圈,有利于使降噪抗震支吊架的降噪性能更为稳定持久。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靠近管束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槽,管束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适配卡接的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降噪橡胶圈和管束时,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的卡接作用,使降噪橡胶圈在管束上的位置更为稳定,不易滑动。
优选的,所述管束靠近降噪橡胶圈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且所述降噪橡胶圈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卡接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降噪橡胶圈和管束时,通过卡槽和卡块的卡接作用,使降噪橡胶圈在管束上的位置更为稳定,不易滑动。
优选的,所述管束包括左夹部和右夹部,所述左夹部和右夹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左夹部和右夹部上的固定片相互叠错并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恩(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罗恩(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4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