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垂直度可控拉头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39034.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8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朱海凤;黄琳丽;许军;穆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弘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博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张法 预应力 垂直 可控 拉头板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垂直度可控拉头板,预应力筋沿钢筋笼轴向延伸并在钢筋笼两端伸出形成钢筋笼端部,钢筋笼两端的预应力筋均垂直穿过桩头并与桩头固定,钢筋笼两端桩头的端面分别与拉头板、拉尾板可拆卸连接,拉尾板与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相互垂直并固定连接,拉头板远离钢筋笼一侧的端面与牵引装置传动连接,牵引装置用于驱动拉头板沿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轴向滑动;拉头板侧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整装置,每个调整装置用于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调整拉头板在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内的倾斜角度。该种可控拉头板能够对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内的预应力筋回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对异常回缩的预应力筋进行微调,保证预应力管桩的尺寸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混凝土预制桩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垂直度可控拉头板。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建设规模的扩大,相应的管桩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预应力管桩凭着具有造价经济,工期短,质量有保证等优点,尤其是其单桩的承载力较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在目前预应力管桩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预应力管桩端板倾斜的问题,即制备好的预应力管桩的端部平面与管桩本身长度方向不垂直。这就会导致在接桩时,后面的桩与前面的桩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样状态下打的桩,在地下都是一个一个折线段,而不是一个笔直竖直的直线段。且由于目前地下岩土、岩石层结构复杂,且目前的打桩效果检测技术尚未成熟,故不好评价各节桩在地下的位置与竖直度。这就会给施工质量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家标准对管桩的垂直度有一定的数值标准,但是在管桩制备时,该管桩的垂直度任不好控制。
目前管桩的端板垂直度主要由三个因素导致。首先就是施工工艺的问题,管桩制备前端板安放不垂直、端板内有异物、管桩制备过程中端板不控制等现象,均会导致较大的端板倾斜。第二是预应力钢筋回弹的问题,待预应力管桩张拉后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需要将张拉的钢筋进行剪断,如果分批剪断,则不同批次的预应力钢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弹,这就导致不同批次钢筋回弹产生的变形也不一样,也就会导致管桩的端板的倾斜。第三个问题是在预应力管桩混凝土离心成型时,由于离心作用,混凝土内的粗骨料等密度比较大的固体会被甩到管桩的外部,而砂浆、水等密度比较小的物质会被留在管桩的内侧。由于内侧外侧的物质占比不同,则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也不同,即使这些材料有很小的变形差,在管桩这种较长的构件中,也会被放大,最终导致端板倾斜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在预应力管桩制备前以及制备过程中,对预应力管桩的端板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垂直度可控拉头板,能够对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内的预应力筋的回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能够对异常回缩的预应力筋进行微调,保证预应力管桩的尺寸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垂直度可控拉头板,预应力筋和箍筋共同组成钢筋笼,所述的钢筋笼位于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内,所述的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为圆柱形薄壁结构,混凝土用于填充在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内凝结后与钢筋笼组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筋沿钢筋笼轴向延伸并在钢筋笼两端伸出形成钢筋笼端部,钢筋笼两端的预应力筋均垂直穿过桩头,钢筋笼两端的预应力筋与桩头固定连接;
钢筋笼一端桩头的端面与拉头板可拆卸连接,钢筋笼另一端桩头的端面与拉尾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拉尾板与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端部固定连,所述的拉尾板与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轴向垂直设置;
所述的拉头板为圆柱结构,所述的拉头板设置在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内,所述的拉头板远离钢筋笼一侧的端面与牵引装置的牵引部传动连接,所述的牵引装置用于驱动拉头板沿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轴向滑动;
所述的拉头板侧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整装置,每个调整装置用于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调整拉头板在预应力圆管桩钢模具内的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弘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弘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9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多组对比式搅拌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