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32774.3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4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助;杨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天助;杨叶青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M25/0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脉弓 支撑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在导管本体两端的导管手柄和强化段,强化段包括O型导管头端,O型导管头端的端部设有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的反折端头,导管手柄一侧设有与导管本体连通设置的螺纹连接管外接口和医用注射器内接口。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有强化段、O型导管头端、反折端头的导管本体的结构设计,在三型主动脉弓至颈总动脉内能建立有效的路径,是一种股动脉穿刺下协助通路导管快速越过复杂主动脉弓的辅助性器械,实用性能强,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
背景技术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大类,其中脑梗死约占80%。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超过250万,年死亡数约196万,致残率也高达75%-80%,中风已成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显著提高了中风患者的临床预后,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血管内治疗主要通过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方式实现。因主动脉弓扭曲(三型弓)而无法建立有效的路径(即通路导管无法通过主动脉弓进入颈内动脉)是导致血管内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而越过主动脉弓,直接行颈动脉穿刺建立路径的方式存在危急生命的风险,故很少被临床所采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支撑导管无法在主动脉弓扭曲(三型弓)内建立有效路径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在导管本体两端的导管手柄和强化段,所述强化段包括O型导管头端,所述O型导管头端的端部设有与其弯曲方向相反的反折端头,所述导管手柄一侧设有与导管本体连通设置的螺纹连接管外接口和医用注射器内接口。
优选的,所述强化段设有反向编织的不锈钢丝网。
优选的,所述反折端头的柔性塑料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配合通路导管和导丝使用,所述通路导管设置在三型主动脉弓的颈总动脉内,所述导丝设置在导管本体内,所述导管本体的腔体内和外壳均设有亲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O型导管头端为具有强硬度和形状记忆功能的塑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有强化段、O型导管头端、反折端头的导管本体的结构设计,在三型主动脉弓至颈总动脉内能建立有效的路径,是一种股动脉穿刺下协助通路导管快速越过复杂主动脉弓的辅助性器械,实用性能强,具有市场前景,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强化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导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主动脉弓支撑导管的使用时的路径图。
图中:导管本体1、导管手柄11、螺纹连接管外接口111、医用注射器内接口112、强化段12、O型导管头端121、反折端头122、三型主动脉弓2、颈总动脉21、导丝3、通路导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天助;杨叶青,未经刘天助;杨叶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2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