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缓冲式汽车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6092.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2 | 分类号: | B60R2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地址: | 24219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缓冲 汽车 安全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缓冲式汽车安全带,包括自动卷收器和安全带本体,所述安全带本体一端露出自动卷收器设置,安全带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尼龙耐磨外层、涤纶定位层、乳胶中间缓冲层、织带内层和硅胶内缓冲层,尼龙耐磨外层的内表面与涤纶定位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涤纶定位层的内表面与乳胶中间缓冲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乳胶中间缓冲层的内表面与织带内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织带内层的内表面与硅胶内缓冲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内缓冲层起到第一次缓冲作用,乳胶中间缓冲层能起到第二次缓冲作用,双重缓冲结构设计,能避免或减轻驾驶人员和乘客在佩戴安全带时因受撞击而勒伤的情况,安全可靠、佩戴舒适且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缓冲式汽车安全带。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汽车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
但是,现有的汽车安全带结构还存在不足: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安全带虽然对驾驶人员和乘客起到了安全作用,但由于撞击速度过大、过快,驾驶人员和乘客会受到安全带的勒伤,存在安全隐患,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缓冲效果、安全可靠、佩戴舒适且实用性好的复合型缓冲式汽车安全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缓冲式汽车安全带,包括自动卷收器和安全带本体,所述安全带本体一端露出自动卷收器设置,所述安全带本体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尼龙耐磨外层、涤纶定位层、乳胶中间缓冲层、织带内层和硅胶内缓冲层,所述尼龙耐磨外层的内表面与涤纶定位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涤纶定位层的内表面与乳胶中间缓冲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乳胶中间缓冲层的内表面与织带内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织带内层的内表面与硅胶内缓冲层的外表面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定位层和织带内层的边缘缝制连接,且涤纶定位层与织带内层通过边缘处缝制后中间构成一个置物空腔,所述乳胶中间缓冲层设置在置物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乳胶中间缓冲层呈矩形结构,且乳胶中间缓冲层的厚度为0.5—2m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内缓冲层呈矩形结构,且硅胶内缓冲层的厚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定位层和织带内层均呈矩形结构,且涤纶定位层和织带内层的厚度为0.3—1m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尼龙耐磨外层呈矩形结构,且尼龙耐磨外层的厚度为0.1—0.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驾驶员或乘客使用时,安全带的硅胶内缓冲层朝向身体,在发生交通事故受撞击时,硅胶内缓冲层起到第一次缓冲作用,乳胶中间缓冲层能起到第二次缓冲作用,双重缓冲结构设计,能避免或减轻驾驶人员和乘客在佩戴安全带时因受撞击而勒伤的情况,结构设计合理、缓冲效果、安全可靠、佩戴舒适且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未经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6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更换密封件的闸阀
- 下一篇:多功能可变形桌上收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