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24792.7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周剑;张露;黄志鹏;柯红雨;段元亮;赵仲孟;赵瀚;苏旭涛;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华沙 高密度 立体 生态 养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种植盘、设置在支架四周且位于种植盘下方的养殖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架外围的供氧组件;养殖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养殖管内部为中空设置,养殖管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支架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交错设置;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金沙江下游、岷江、嘉陵江、沱江等水系,在一些水流较急的支流亦有分布。中华沙鳅为底栖性鱼类,怕光,喜洞穴和石缝中生活,以底栖动物为食,生存环境单一,受刺激后体表会出现大量的粘液,在产区被称为“玄鱼子”,是长江水系特有及重要经济鱼类。
中华沙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中华沙鳅在长江上游渔获物中占有较大比例,但由于近年来长江上游生境改变,尤其是受到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河道采砂采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的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沙鳅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繁殖场所逐渐丧失,对野生中华沙鳅资源带来巨大的威胁,使野生中华沙鳅资源量明显枯竭。目前在产区市场售价高达600-1000元/kg,且供不应求。
目前,中华沙鳅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已经成功,在商品鱼的养殖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养殖产量不高。中华沙鳅属于小型底栖鱼类,喜荫,自然状态下喜欢在卵石缝中栖息,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需设置遮蔽物。一般在养殖池设置卵石,模拟自然状态下环境,但该种模式养殖密度较小,而且不容易捕捞,多次捕捞操作又容易使鱼体损伤;也有养殖者在养殖池中使用漂浮板、沉板、PE管等遮蔽物,但该种遮蔽方式一方面在养殖池中不能固定,对于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地点投喂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该遮蔽物对水体空间利用效率低,也难以进行高密度养殖,否则容易出现缺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以解决现有中华沙鳅养殖养殖产量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种植盘、设置在支架四周且位于种植盘下方的养殖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架外围的供氧组件;
养殖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养殖管内部为中空设置,养殖管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支架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交错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通过支架为装置整体提供可靠的安装定位基础,通过种植盘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供养组件保证充足的氧气,提高养殖效果,通过多组养殖管设置,提供高密度养殖条件,提高养殖产量。
进一步,种植盘内设置有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且横向隔条与纵向隔条相交设置,通过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将种植盘分割为多个种植单元,种植单元的底壁内开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种植盘的结构设计,形成多个相邻的种植单元,通过种植单元实现植物的可靠种植,从而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提高养殖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供氧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外围的氧气盘以及连接在氧气盘上的进气管,进气管远离氧气盘的端部向上延伸至养殖管的外部,氧气盘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4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芦笋种植松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连杆机构的按摩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