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21733.4 | 申请日: | 202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1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龙;杨若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俊龙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54;G01R3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43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网络 线缆 测试仪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四个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远离所述活性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凹形板体,所述凹形板体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二海绵;本装置通过阻尼垫、弹簧、海绵等组件的缓冲,避免了测试仪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因震动而造成损坏,通过活性炭板和密封垫等组件,避免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因水分进入第一壳体内容易腐蚀电子元件,导致测试仪损坏;本装置体积较小,通过把手方便携带本装置,其盖体上表面开设的凹槽便于将把手收纳,从而使得多个防护装置可以堆叠存放,缩小了本装置的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线缆测试仪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网络之间由网络线缆相连接,这些网络线缆在架设和日后维护过程中网络线缆测试仪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线缆测试仪可以检测网络线缆的通断,精准的定位需要维修的地方,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09708265U公开了一种信号测试仪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信号测试仪、红外感应器、处理器和警报器,红外感应器设于信号测试仪上,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以对信号塔上的信号测试仪进行安全防护,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该装置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颠簸发生震动,导致其内部的精密元件损坏;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本装置测试仪直接暴露在外,雨水和大气中的水蒸气容易腐蚀电子元件,造成本装置损坏,由于该装置外壳是长方形壳体,在其安装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拿取,其内部及顶部安装有易损电子元件,堆叠储存容易造成电子元件损坏,并列放置增大了占地面积,且运输中产生的震动也会对其造成损坏,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网络线缆测试仪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四个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远离所述活性炭板的一侧粘接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远离所述第四板体的一侧粘接有凹形板体,所述凹形板体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二海绵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凹形板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焊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凹形板体的下表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中心处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壁滚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套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海绵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海绵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盖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壁包覆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焊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盖体的后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三杆体相邻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侧壁包覆有橡胶皮套。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前表面通过螺丝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子扣,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通过螺丝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母扣,所述子扣与所述母扣卡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俊龙,未经彭俊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1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VR体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饰用地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