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球帽帽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0827.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0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冠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1/0182 | 分类号: | A42B1/0182;A4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万小侠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棒球帽 结构 | ||
1.一种棒球帽帽型结构,包括帽盖与帽眉,所述帽盖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左前片、右前片,一对对称设置的左中片、右中片,以及一对对称设置的左后片、右后片,
所述左前片、左中片、左后片、右后片、右中片和右前片的侧边依次首尾缝合连接形成一个类半球形帽盖,左前片、左中片、左后片、右后片、右中片和右前片的顶端汇聚成一个顶点,左前片、左中片、左后片、右后片、右中片和右前片的下边沿依次首尾围绕形成一个环形;
其特征在于:
限定
左前片、右前片之间的交界线为前缝合线;
左前片、左中片之间的交界线以及右前片、右中片之间的缝合线均为侧前缝合线;
左中片、左后片之间的交界线以及右中片、右后片之间的交界线均为侧后缝合线;
左后片、右后片之间的交界线为后缝合线,
且所述前缝合线、侧前缝合线、侧后缝合线、后缝合线在空间内均为二维曲线;
限定
以帽盖底面所述环形所在平面为水平基准面,以穿过所述顶点且垂直于水平基准面的垂直为垂直基准线;
并以垂直基准线与水平基准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穿过坐标原点与所述前缝合线、侧前缝合线、侧后缝合线或后缝合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为X轴,垂直基准线为Y轴,建立对应前缝合线、侧前缝合线、侧后缝合线或后缝合线的二维坐标系:
所述前缝合线在对应的二维坐标系内,其为一位于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的圆滑曲线,
所述第一曲线由第一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第二曲线由第二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侧前缝合线在对应的二维坐标系内,其为一位于第三曲线与第四曲线之间的圆滑曲线,
所述第三曲线由第三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第四曲线由第四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侧后缝合线在对应的二维坐标系内,其为一位于第五曲线与第六曲线之间的圆滑曲线,
所述第五曲线由第五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第六曲线由第六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后缝合线在对应的二维坐标系内,其为一位于第七曲线与第八曲线之间的圆滑曲线,
所述第七曲线由第七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第八曲线由第八拟合点组的各拟合点之间通过圆滑过渡的曲线连接构成;
所述第一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2.7)、(4.76,12.4)、(6.9,11.5)、(8,10.7)、(9.3,9.5)、(10,8.6)、(10.3,7.6)、(10.9,5.6)、(11.7,2.7)、(12,1.6)、(12,4.0);
所述第二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3.3)、(4.86,12.9)、(7.2,11.9)、(8.4,11.1)、(9.7,9.9)、(10.5,8.8)、(10.9,7.8)、(11.5,5.8)、(12.3,2.9)、(12.5,1.8)、(13,0);
所述第三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2.7)、(1.9,12.3)、(3.9,11.7)、(5.33,10.8)、(6.5,9.8)、(7.5,8.8)、(8,7.9)、(8.4,6.9)、(9,4.97)、(9.1,2)、(9.2,0);
所述第四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3.3)、(2.1,12.9)、(4.1,12.3)、(5.7,11.24)、(6.9,10.2)、(8,9.2)、(8.6,8.1)、(9,7.1)、(9.6,5)、(9.7,2)、(9.8,0);
所述第五拟合点组具有十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2.7)、(1.9,12.3)、(3.8,10.8)、(4.6,9.8)、(5.2,8.9)、(5.9,7.8)、(6.5,6.9)、(7.4,4.9)、(7.7,2)、(7.9,0);
所述第六拟合点组具有十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3.3)、(2.14,12.9)、(4.2,11.2)、(5,10.2)、(5.8,9.2)、(6.4,8.2)、(7.1,7.2)、(8,5.1)、(8,3.2)、(8.5,0);
所述第七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2.7)、(1.9,12.3)、(2.8,11.7)、(4.3,10.7)、(5.5,9.8)、(6.5,8.8)、(7.5,7.8)、(8.4,6.8)、(8.9,5)、(9,3.58)、(9.3,0);
所述第八拟合点组具有十一个拟合点,所述拟合点在对应缝合线二维坐标系内的坐标依次为(0,13.3)、(2.14,12.9)、(3.2,12.2)、(5,11.2)、(5.9,10.2)、(6.9,9.2)、(8,8.2)、(8.9,7.2)、(9.5,5)、(9.6,3.62)、(9.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冠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冠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08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