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光片内污缺陷成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12867.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5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郑;王岩松;和江镇;王崇;付方龙;李振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8 | 分类号: | G01N21/958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王涵江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片内污 缺陷 成像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光片内污缺陷成像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吸风传输平台下方的相机以及光源;所述的相机以及光源通过支架固定,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于偏光片表面并反射,所述的相机对偏光片进行成像,成像点位于光源暗场区域;所述相机的镜头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偏光片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与垂直于偏光片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β。本实用新型通过高亮线光的反射,相机在一定角度下将增亮片内污缺陷清晰成像,便于检测识别,可以有效检出增亮片内污缺陷,提升产品检出效果,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适用于增亮偏光片检测,可解决机器在线检测无法有效识别内污缺陷的难点,增强检出效率,增加产品流出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机构,尤其是一种偏光片内污缺陷成像机构。
背景技术
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避免不了任何微小缺陷造成产品不良。从而出现了大量操作工的人工检测产品,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以及新技术的发展,使用机器检测代替人工已是趋势。但增亮型偏光片内污缺陷较小,人工检测容易漏检,会有残次品流出,导致品质降低。
而现有技术的可成像内污缺陷的工位会有大量干扰,不能有效检出缺陷。产生原因是因工艺问题造成的内污缺陷一般位于增亮片保护膜和TAC膜之间,且很小,很难形成没有干扰的成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光片内污缺陷成像机构,解决增亮型偏光片在亮面外观缺陷检测中保护膜和TAC膜之间异物检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光片内污缺陷成像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吸风传输平台下方的相机以及光源;所述的相机以及光源通过支架固定,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于偏光片表面并反射,所述的相机对偏光片进行成像,成像点位于光源暗场区域;所述相机的镜头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偏光片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与垂直于偏光片的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β。
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30°;所述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0~5°。
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源为高亮线性条形光源。
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源与偏光片的垂直距离h1为200~300mm,所述相机与偏光片的垂直距离h2为350~420mm。
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吸风传输平台具有吸风皮带,所述的偏光片吸附于吸风皮带上进行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1、通过高亮线光的反射,相机在一定角度下将增亮片内污缺陷清晰成像,便于检测识别;
2、从亮面检测偏光片,并通过调整相机角度和光源,利用光源反射暗场成像,可以将内污缺陷清晰成像,且无其他干扰,便于检出;
3、实时在线外观检测时,可以有效检出增亮片内污缺陷,提升产品检出效果,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
4、适用于增亮偏光片检测,可解决机器在线检测无法有效识别内污缺陷的难点,增强检出效率,增加产品流出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成像光路示意图;
图中:1、上吸风传输平台;2、相机;3、光源;4、支架;5、偏光片;6、吸风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12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光片辉点缺陷光学检测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洋科考用的海水样品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