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苗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00646.0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9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莎仁图雅;王美珍;刘雪锋;吴振廷;武永智;黄卫丽;王春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郑萌萌 |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苗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苗支架,包括两个夹持件和若干个支撑杆,夹持件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夹持件的连接端能够转动连接并形成连接点,支撑杆分别与两个夹持件的外周连接,且操作者通过握持支撑杆带动两个自由端围绕连接点转动至接触或分离,两个自由端能够可拆卸连接,两个夹持件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软质接触件,且夹持件用于夹持幼苗时,软质接触件用于接触幼苗,支撑杆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用于将支撑杆卡在育苗盆上端开口的位置。该移苗支架能够提高移苗效率,且防止损坏幼苗根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苗支架。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实现种苗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也可加快作物及苗木育种。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运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大量生产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但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瓶内生根苗移栽为容器土苗环节中,往往采用幼苗坐栽法,在移苗时将组培苗悬空于育苗盆内,小心填土,尽量避免外力对根系的损伤,并且需要两人配合完成:一人负责提苗,一人填土,移栽过程速度慢、效率低,且常因为手部抖动,增加根系摩擦受损几率,导致移栽成活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苗支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移苗效率高,且防止损坏幼苗根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苗支架,包括两个夹持件和若干个支撑杆,所述夹持件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夹持件的所述连接端能够转动连接并形成连接点,所述支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件的外周连接,且操作者通过握持所述支撑杆带动两个所述自由端围绕所述连接点转动至接触或分离,两个所述自由端能够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夹持件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软质接触件,且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幼苗时,所述软质接触件用于接触幼苗,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杆卡在育苗盆上端开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的横截面为半环,且两个所述自由端接触时,两个所述夹持件围成一个圆环。
优选地,所述软质接触件为海绵,且所述海绵填充满所述半环的内壁,所述海绵与所述半环组成一半圆。
优选地,一个所述夹持件上的自由端固定设有一凸起,且所述凸起的外周套设有硅胶套,另一个所述夹持件上的所述自由端在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设有一凹槽,且所述凸起嵌入至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硅胶套的外周贴紧所述凹槽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四个,且一个所述夹持件外周铰接两个所述支撑杆,同一个所述夹持件上的所述支撑杆分别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上不同位置,每个所述支撑杆均能够围绕所述夹持件转动,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与所述夹持件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为锯齿,且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锯齿。
优选地,同一个所述夹持件上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在与所述夹持件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60°~90°,不同所述夹持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在与所述夹持件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90°~120°。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12~15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0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液压油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道路交通监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