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94799.9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4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20 | 分类号: | H01R4/20;H01R4/48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赵以鹏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偏转 结构 复合 插孔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该复合插孔端子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孔端子本体与齿套,所述插孔端子本体沿插针的插入方向依次设有电缆压接部、齿套扣合部、偏转冠簧部,所述齿套套设在齿套扣合部和偏转冠簧部,且在所述齿套扣合部上设有扣合缺口,在所述齿套上设有与所述扣合缺口定位卡合用的卡扣。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插针和插孔端子的抗瞬断能力,有效的保证了电连接器的抗振动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连接器的插针和插孔端子都是面接触,在高振动环境下使用的电连接器由于振动的存在,存在插针和插孔端子由于发生共振而产生瞬断的情况,进而导致接触失效,导致电连接器无法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孔端子本体与齿套,所述插孔端子本体沿插针的插入方向依次设有电缆压接部、齿套扣合部、偏转冠簧部,所述齿套套设在齿套扣合部和偏转冠簧部,且在所述齿套扣合部上设有扣合缺口,在所述齿套上设有与所述扣合缺口定位卡合用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偏转冠簧部的插孔端子本体包括若干依次镂空设置、向内收缩且朝一定角度偏转的冠簧。
进一步的,所述冠簧的数量为9个,且9个冠簧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齿套扣合部的插孔端子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扣合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压接部包括电缆绝缘外皮压接部和电缆导体压接部,所述电缆绝缘外皮压接部和电缆导体压接部的插孔端子本体均呈U形,在电缆导体压接部的插孔端子本体的内壁行设有若干凸棱。
进一步的,在所述齿套的外表面设有凸出的弹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提升抗瞬断能力,圆形插针插入复合插孔端子后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圆周上形成均布的9个不同矢量方向的接触区域,应用环境中某矢量方向的振动只会与相同矢量方向发生共振产生瞬断,而其他8个矢量方向不会发生共振导致瞬断发生,从而保证了复合插孔端子在整体上没有瞬断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的插孔端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的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插孔端子本体和齿套组装成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触端为偏转冠簧结构的复合插孔端子的齿套的偏转冠簧圆周上均布的具有不同矢量方向的接触区域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电缆绝缘外皮压接部,2-电缆导体压接部,3-扣合缺口,4-偏转冠簧,5-卡扣,6-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94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免打孔安装的滑触线连接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