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7623.0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7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任威;颜专;蔡逸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18 | 分类号: | E05B17/18;E05B15/00;G08B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孙柳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智能门锁包括门锁前面板以及安装于门锁前面板上的智能锁,智能锁包括贯穿安装于门锁前面板内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智能门锁包括锁孔盖,锁孔盖设于锁芯上并覆盖锁芯上的钥匙孔;锁孔盖上设有触摸区域,触摸区域与智能门锁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将产生的触摸信号发送给智能门锁的控制系统;锁孔盖安装于锁芯上,以便当锁孔盖被拆卸后,将智能门锁的机械钥匙插入钥匙孔实现机械开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改变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下,设置具有触摸功能的锁孔盖来遮挡钥匙孔,同时还可以保证智能门锁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你还公开一种智能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及智能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智能门锁在发生故障时正常开门,大部分智能门锁产品会预留机械钥匙孔,以便通过钥匙开锁。
目前,对于机械钥匙孔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将贯穿设于门锁前面板上的锁芯改成与原有的贯穿方向垂直,将锁芯的机械钥匙孔设于智能门锁的下表面等较为隐蔽的位置,保证智能门锁的美观性。而这种方式,需要针对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进行改变,使得锁芯结构的设计更加复杂,不利于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于智能门锁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机械钥匙孔不具有直观性,不便于用户操作。
其二、利用一个没有任何功能的盖子遮住机械钥匙孔。通过打开或滑开盖子,以实现钥匙开锁。而这种方式,需要在智能门锁上预留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影响智能门锁的美观;同时,盖子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一旦损坏则影响智能门锁的智能美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智能门锁设计时由于机械钥匙孔的存在而影响智能门锁的美观性或影响智能门锁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智能门锁设计时由于机械钥匙孔的存在而影响智能门锁的美观性或影响智能门锁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包括门锁前面板以及安装于门锁前面板上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贯穿安装于所述门锁前面板内的锁芯;所述智能门锁包括锁孔盖,所述锁孔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锁芯上并覆盖锁芯上的钥匙孔;所述锁孔盖上设有触摸区域,所述触摸区域与所述智能门锁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将产生的触摸信号发送给智能门锁的控制系统,以控制智能门锁的开锁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与门锁前面板之间设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孔盖活动连接、第二端自锁孔盖向所述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延伸;
所述门锁前面板与锁芯之间设有用于触发门铃的物理按键;
通过按压锁孔盖,带动活动支架在所述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移动,进而使得活动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物理按键接触,触发门铃。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与锁孔盖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与门锁前面板之间设有弹簧,并且所述弹簧环绕于活动支架;
当锁孔盖被按压时,带动活动支架在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移动,使得活动支架的第二端与物理按键接触,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锁孔盖被松开时,弹簧处于回弹状态,带动活动支架在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移动,使得活动支架的第二端与物理按键分离,活动支架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为环绕并间隔设于所述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的一个或多个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为环绕设于所述门锁前面板与锁芯形成的间隙内的环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7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养殖池一体化管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血样采集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