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部耐撕扯缠绕膜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83498.6 | 申请日: | 202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1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双雄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7/02 | 分类号: | B32B17/02;B32B27/32;B32B33/00;B32B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撕扯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部耐撕扯缠绕膜,解决了一般的缠绕膜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本体的厚度较薄,故容易出现撕裂现象,降低了缠绕膜的使用率的问题,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连接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的顶端连接有增强层,主体的底端连接有聚乙烯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通过设置的纵加强筋,能够在纵向增加缠绕膜的抗撕扯性能,通过设置的横加强筋,能够在横向增加缠绕膜的抗撕扯性能,再通过设置的玻璃纤维层和增强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加缠绕膜的连接强度,多种方式配合使用,能够使缠绕膜的内部具有良好的耐撕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缠绕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耐撕扯缠绕膜。
背景技术
缠绕膜,又叫拉伸膜以及热收缩膜,国内最早以PVC为基材,DOA为增塑剂兼起自粘作用生产PVC缠绕膜;由于环保问题、成本高(相对PE比重大,单位包装面积少)、拉伸性差等原因,当1994~1995年国内开始生产PE拉伸膜时逐步被淘汰;PE拉伸膜先是以EVA为自粘材料,但其成本高,又有味道,后发展用PIB或VLDPE为自粘材料。
但是一般的缠绕膜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本体的厚度较薄,故容易出现撕裂现象,降低了缠绕膜的使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耐撕扯缠绕膜,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缠绕膜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本体的厚度较薄,故容易出现撕裂现象,降低了缠绕膜的使用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部耐撕扯缠绕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连接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的顶端连接有增强层,主体的底端连接有聚乙烯层。
所述主体包括基层、上筋覆层和下筋覆层,基层的顶端连接有上筋覆层,基层的底端连接有下筋覆层。
所述基层的内部连接有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交错设置,其交错处形成节点。
优选的,所述横加强筋的形状为S形结构,横加强筋的数量为一个,纵加强筋的数量为3~5个。
优选的,所述增强层采用高强度塑料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基层采用LLDPE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通过设置的纵加强筋,能够在纵向增加缠绕膜的抗撕扯性能,通过设置的横加强筋,能够在横向增加缠绕膜的抗撕扯性能,再通过设置的玻璃纤维层和增强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加缠绕膜的连接强度,多种方式配合使用,能够使缠绕膜的内部具有良好的耐撕扯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层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加强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01、基层;102、上筋覆层;103、下筋覆层;104、纵加强筋;105、横加强筋;2、玻璃纤维层;3、增强层;4、聚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双雄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双雄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3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简装脚板的取暖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加热式反应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