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82464.5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1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潘孔荣;王翔宇;朱晗诚;张进进;许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 地址: | 215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心脏 介入 瓣膜 装载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该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包括第一塑形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塑形器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第一锥形内腔,以使得心脏介入瓣膜的挂载端能够以朝向第二端的方式插入第一锥形内腔,并被第一锥形内腔逐渐压缩后从第二端外露;盖体,用于盖设第一端上,并设置有第一导引通道;第一导引管,用于沿第一导引通道插入第一锥形内腔,并从第二端外露,以撑开从第二端外露的挂载端,第一导引管设置有第二导引通道,第二导引通道用于接收输送器的输送导丝,以在第一导引管撤回时,挂载端能够弹性回复成挂载于输送导丝上。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地将心脏介入瓣膜的挂载端挂载到输送导丝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内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先天发育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等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外科手术,即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但对于一些高龄、多种合并症、或有过外科开胸手术史的患者,外科开胸手术的死亡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导管人工瓣膜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将介入手术推向了技术巅峰,以试图解决外科瓣膜置换的不足。
在介入治疗技术中,心脏瓣膜通常通过瓣膜压握装置将瓣膜支架装载到输送器上,进而通过输送器将心脏瓣膜输送到人体病变位置。然而,心脏介入瓣膜的瓣膜支架往往容易扭转而打结变形,使得心脏介入瓣膜压缩不够均匀,从而会减少心脏介入瓣膜和瓣膜支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能够方便地装载瓣膜支架,使得心脏介入瓣膜整体压缩均匀,不损伤瓣膜支架和心脏介入瓣膜的瓣叶,从而增加心脏介入瓣膜和瓣膜支架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该装载装置包第一塑形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塑形器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第一锥形内腔,以使得心脏介入瓣膜的挂载端能够以朝向第二端的方式插入第一锥形内腔,并被第一锥形内腔逐渐压缩后从第二端外露;盖体,用于盖设第一端上,并设置有第一导引通道;第一导引管,用于沿第一导引通道插入第一锥形内腔,并从第二端外露,以撑开从第二端外露的挂载端,第一导引管设置有第二导引通道,第二导引通道用于接收输送器的输送导丝,以在第一导引管撤回时,挂载端能够弹性回复成挂载于输送导丝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塑形器将装载有心脏介入瓣膜的挂载端插入第一锥形内腔被逐渐压缩后从第二端外露;一方面通过第一导引管插入第一塑形器撑开从第二端外露的挂载端,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导引通道接收输送器的输送导丝,使得在第一导引管撤回时,挂载端能够弹性回复成挂载于输送导丝上,通过这种方式,将心脏介入瓣膜的挂载端挂载于输送导丝上,从而降低了瓣膜支架和瓣叶扭转的几率,使得心脏介入瓣膜在压缩环节整体压缩均匀,不损伤瓣膜支架和心脏介入瓣膜的瓣叶,进而增加瓣膜支架和瓣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各个元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立体示意图,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正视图,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而将心脏介入瓣膜挂载在输送器上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心脏介入瓣膜的装载装置压缩挂载在输送器上的心脏介入瓣膜至输送器的鞘管内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塑形器在各个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塑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二导引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2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园林景观式生态护坡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拆卸的模具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