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1586.2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2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吕述晖;桑登峰;吴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板 表面 应变 测试 保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包括两个半框架,每个半框架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凹槽,通过任一半框架的凸起与另一半框架的凹槽插接,使得两个半框架连接成框架组件,框架组件用于安装在待测钢板表面,在框架组件安装在待测钢板表面后,两个半框架在待测钢板表面上围成用于安装应变测试桥路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填充有第一密封层和包覆在第一密封层外侧的第二密封层,两个半框架中的一个半框架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与外部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内填充有第二密封层。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在钢板表面安装应变测试桥路方式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桩、钢板桩是工程中常用的桩基础形式,其一般通过冲击、振动或者静压的方式打入土层中。掌握打桩动力荷载或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桩周土阻力的发挥规律是分析桩承载能力、进行桩基设计计算、预测沉桩可行性的关键。土阻力的发挥规律十分复杂,实际工程中一般通过沿桩身多点安装应变传感器获得桩受荷工况下的桩身应变分布数据,从而间接计算相邻应变传感器之间桩段受到的土阻力作用。对于钢管桩、钢板桩这类打入桩,安装于钢板表面的应变传感器除了要承受打桩过程的桩身应力,还要承受水压力和土层的冲击力,因此,必须对应变传感器采取保护措施,隔离水压力和土层冲击力,并耐受打桩动应力。目前,常规的振弦式应变计、电阻式应变计能够通过传感器本身的封装承受一定水压力,但仍需采用外部防护抵抗土层冲击力,而由于封装好的应变计体积较大,其安装支座及外部防护尺寸也相应较大,对应力测点的应力产生一定程度干扰,且整体耐受打桩动应力的能力较差,实际工程应用时往往成活率偏低,同时,能够满足打桩冲击动态响应测试要求的应变计价格昂贵,多点测试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
表贴应变测试桥路是钢板自由表面进行动、静态应变测试的常用方法。表贴应变测试桥路体积较小、桥路方式可自由选择、成本相对低廉,但为封装的表贴应变测试桥路无法承受水压力和土层冲击力,将其应用于打入桩桩身应变测试仍需采用合适的保护装饰以及合理的保护方法。现有在钢板表面安装应变测试桥路常用的方式是在钢板表面的应变测点位置铣槽,然后在槽内安装应变测试桥路并用灌封胶灌封,铣槽方式对应变测点应力状态扰动较大,特别是对于一般钢板桩、钢管桩等桩壁厚度较小的工况尤为显著,而且现场环境下无法使用机床,铣槽难度大,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在钢板表面安装应变测试桥路方式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钢板表面应变测试桥路保护的装置,包括两个半框架,每个半框架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凹槽,通过任一半框架的凸起与另一半框架的凹槽插接,使得两个半框架连接成框架组件,框架组件用于安装在待测钢板表面,在框架组件安装在待测钢板表面后,两个半框架在待测钢板表面上围成用于安装应变测试桥路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填充有第一密封层和包覆在第一密封层外侧的第二密封层,两个半框架中的一个半框架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与外部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内填充有第二密封层。
进一步地,任一半框架靠近待测钢板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剖口。
进一步地,任一半框架与待测钢板表面剖口焊接。
进一步地,任一半框架靠近待测钢板一侧的局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剖口,第二剖口与待测钢板之间通过焊接材料填充。
进一步地,凹槽的底部设有橡胶条。
进一步地,橡胶条的长度等于凹槽的长度,其宽度和高度均等于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个半框架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密封凹槽与相应凸起之间缝隙的柔性密封层。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层和柔性密封层为硅橡胶层。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层为环氧灌封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1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空气润滑的仿生水陆两栖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移动电源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