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74599.7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84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蔡欣欣;彭春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收 腹水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包括底盘;引流孔;粘贴膜;绑带对称设置在底盘两侧;绑带魔术贴设置在绑带两端;观察片设置在底盘上端面上;引流袋主体设置在底盘侧壁上;排放口设置在引流袋主体下端中心上;排放口密封盖同轴套设在排放口上;穿刺部设置在观察片上端面上;穿刺孔设置在观察片中心;连接带一端与穿刺部外壁固定一体连接;密封盖与连接带另一端固定一体连接;消毒部同轴设置在穿刺部中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肝腹水患者在穿刺引流后,穿刺点出现渗出液需要频繁更换吸收巾及其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病菌感染的问题,方便渗出液收集,同时避免了病菌感染,效率高,安全性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直接涉及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
背景技术
有腹腔积液的患者,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引流腹水降低腹腔压力,减轻患者痛苦。但是穿刺后由于患者活动,或者其他增加腹压的动作导致穿刺点渗液。渗液以往的处理方法是需要医护人员频繁更换引流袋,或者用无菌纱布吸收渗液,但是普通纱布吸水效果不佳,经常会弄湿患者衣裤及被褥,也增加了患者脱管的风险。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1252800.8公开一种肝腹水病人渗出腹水吸收巾,包括吸收巾体,吸收巾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的PE透气膜层、吸水性无纺布层A、高吸水树脂层、吸水性无纺布层B、蓝芯片层及皮肤接触层。该实用新型吸水性能好,吸收量大,有效防止渗透液渗出弄脏衣物和被褥。但是,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腹水流出量大时,依然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更换吸收巾,十分不便,同时穿刺点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病菌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解决了现有肝腹水患者在穿刺引流后,穿刺点出现渗出液需要频繁更换吸收巾及其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病菌感染的问题,方便渗出液收集,同时避免了病菌感染,效率高,安全性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可吸收渗液腹水引流袋,包括:
底盘,其为中空圆柱状;
引流孔,其为圆孔,且设置在底盘下端面上;
粘贴膜,其为环状,且设置在底盘下端面上,并与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绑带,其为条状,且对称设置在底盘两侧,并与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绑带魔术贴,其为条状,且设置在绑带两端,并与绑带固定一体连接;
观察片,其为圆片状,且设置在底盘上端面上,并与底盘固定一体连接;
引流袋主体,其为中空长方体,且设置在底盘侧壁上,并与底盘相连通;
排放口,其为外壁设置外螺纹的圆柱,且设置在引流袋主体下端中心上,并与引流袋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排放口密封盖,其为内壁设置内螺纹的圆柱,且同轴套设在排放口上,并与排放口螺旋连接;
穿刺部,其为中空圆柱状,且设置在观察片上端面上,并与观察片固定一体连接;
穿刺孔,其为圆孔,且设置在观察片中心,并与底盘相连通;
连接带,其为带状,且连接带一端与穿刺部外壁固定一体连接;
密封盖,其为一端开口圆柱状,且与连接带另一端固定一体连接,并与穿刺部插拔连接;
消毒部,其为圆柱状,且同轴设置在穿刺部中心,并与穿刺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消毒部内填充消毒棉。
优选的是,底盘、观察片为透明塑料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4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多层型石膏板
- 下一篇:一种硅片夹取机械手臂和硅片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