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神经监测功能的等离子凝切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73296.3 | 申请日: | 2020-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徐晓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神经 监测 功能 等离子 凝切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神经监测功能的等离子凝切刀,包括:操作手柄、等离子凝切刀刀杆、切割电极、吸引口、凝血电极和神经监测电极;等离子凝切刀刀杆设置在操作手柄的前端,切割电极设置在等离子凝切刀刀杆的最前端,吸引口设置在切割电极的正后方,凝血电极呈U型且围绕吸引口设置;神经监测电极与切割电极合并为一体,设置在等离子凝切刀刀杆的前端。本实用新型集切割电极、凝血电极和神经监测电极于一体,不但切割、凝血效果好,而且能有效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吸引口可吸引切割和凝血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血液及组织液,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更大限度的降低因烟雾、血液及组织液的产生而导致的不可控的肿瘤种植转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神经监测功能的等离子凝切刀。
背景技术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代谢器官,其疾病发病率极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近20%,约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甲状腺疾病。外科手术是甲状腺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均属于手术适应证范围。甲状腺疾病治疗手术率极高,目前,甲状腺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均可开展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开展的甲状腺手术总量至少达到26万台次,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甲状腺切除术可能会带来并发症,主要是甲状旁腺损伤(3%-5%)与喉返神经损伤(1%-5%),术中对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保护至关重要。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原因包括:解剖喉返神经导致的水肿、手术器械的热辐射损伤以及术中不慎离断;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窒息风险。
相比传统电刀等手术方式,超声刀能量大,易导致神经损伤;而双极电凝虽然能量小,但是没有缩短手术时间。低温等离子凝切刀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导电介质(盐)在电极四周形成一个高度聚集的等离子体区,从而使分子和分子分离,组织体积缩小,不直接破坏组织,对四周组织损伤极小。虽然低温等离子凝切刀和超声刀在术中都可以边切边凝,明显降低了术中出血,使术野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手术效率;但是该两种技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术区域热损伤,尤其是超声刀,使用的时间越长,对周围组织越有可能产生不可逆的破坏,而该损害有可能对术区组织的远期功能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神经监测功能的等离子凝切刀,避免术中神经损伤以及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神经监测功能的等离子凝切刀,包括:操作手柄、等离子凝切刀刀杆、切割电极、吸引口、凝血电极和神经监测电极;等离子凝切刀刀杆设置在操作手柄的前端,切割电极设置在等离子凝切刀刀杆的最前端,吸引口设置在切割电极的正后方,凝血电极呈U型且围绕吸引口设置;神经监测电极与切割电极合并为一体,设置在等离子凝切刀刀杆的前端。
进一步地,操作手柄上设有切割电极、凝血电极和神经监测电极的开关按钮。
进一步地,还包括神经监测设备,其与神经监测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极电缆,其与切割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吸引管道,其与吸引口连接。
进一步地,等离子凝切刀刀杆前端还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位于吸引口后方。
进一步地,注水口的个数为三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水管道,其与注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凝血电极的U型开口朝向切割电极。
进一步地,吸引口呈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3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梁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化学反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