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2416.8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5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左晓俊;李阳;孙文龙;郭照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生物 燃料电池 处理 降解 有机物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自溶氧系统、阳离子交换膜和微生物阳极室,所述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的右侧设置有微生物阳极室,且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的顶端中间贯穿设置有进气筒,所述阳离子交换膜的顶端卡合在卡合槽的内部,所述微生物阳极室的右侧设置有阳极进水口。该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难降解有机物首先在微生物阳极室进行初步处理,通过供水系统将阳极出水导入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内,并在自溶氧系统作用下将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内污水充氧,保证整个系统高效产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电化学、新材料及抗生素及难降解有机物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难降解物质通常指在自然条件难于被生物作用发生递降分解的有机化学物质,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又由于无机物经过生命活动合成各种有机物,这是自然界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循环,合成洗涤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化合物在水中较难被生物降解,无氮有机物中的脂肪和油类也是难降解物质,它们往往通过食物链逐步被浓缩而造成危害,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难降解物质在环境中的持久性,以及广域的分散性,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影响较大,因此,一直是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累积放大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
传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虽然在水处理上有一定的应用,但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需外加碳源,并且去除效率不高,存在明显的短板,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便提出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虽然在水处理上有一定的应用,但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需外加碳源,并且去除效率不高,存在明显的短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自溶氧系统、阳离子交换膜和微生物阳极室,所述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的右侧设置有微生物阳极室,且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的顶端中间贯穿设置有进气筒,且进气筒的顶端与进气管相互贯穿,并且进气筒的底部与自溶氧系统相连接,所述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的内侧中间设置有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且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和微生物阳极室的中间设置有阳离子交换膜,并且阳离子交换膜顶端外部一体安装有第二卡合块,所述第二卡合块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卡合块,且第一卡合块设置在滑动座的外部表面,并且滑动座的顶端一体安装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的一侧连接有滑动块,且滑动块设置在预留槽的内部,并且预留槽内部的复位弹簧的一侧与滑动块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阳离子交换膜的顶端卡合在卡合槽的内部,所述微生物阳极室的右侧设置有阳极进水口,且微生物阳极室顶端外部表面设置有出水口,并且出水口通过供水管与阴极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微生物阳极室的内部设置有折叠片状导电生物炭电极片,且折叠片状导电生物炭电极片上安装有附着微生物生长的活性碳纤维网。
优选的,所述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室和微生物阳极室构成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的内壁表面镶嵌有卡合槽。
优选的,所述凸出块的最高点高于装置主体的最高点,且凸出块与滑动座之间为一体安装。
优选的,所述阳极进水口、自溶氧系统、供水管、出水口和阴极进水口构成供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聚偏氟乙烯衍生多孔碳阴极为高比表面积的杂原子掺杂的等级多孔碳阴极材料,且其呈折叠形片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块在滑动座上均匀分布,且相邻的2个第一卡合块之间与第二卡合块相互卡合,并且滑动座在复位弹簧的内部为滑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2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套管印字装置
- 下一篇:浅滩U形砂岩河床钢栈桥用引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