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骼创伤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71286.6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申明奎;徐创业;王林;王露露;吴紫媚;李俊琴;高祎;苏秀云;裴国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骼 创伤 固定 装置 | ||
一种骨骼创伤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固定装置不便快速调整及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左侧固定有竖直方向且倒L型的支撑杆,支撑杆右侧下端设有上弧形板,支撑杆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前侧壁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齿条,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左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右端伸入让位槽内且设有可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矩形框右侧设有下弧形板,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弧口相对;可适用于不同粗细肢体的患者,且在对患肢固定的过程中底座与滑杆可有效对患肢进行抬高,缓解患肢的水肿,提高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骨骼创伤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急救时,需要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防止患者乱动加重病情,或在急救搬运患者出现腿部弯曲和转动,造成巨大痛苦和二次伤害,且需要对患者的下肢抬高,防止血液下流淤积在下肢或脚部引起肿大,现有的固定装置操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腿部粗细进行快速调整,固定效果差,且一般采用枕头等物体将肢体抬高,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骨骼创伤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固定装置不便快速调整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左侧固定有竖直方向且倒L型的支撑杆,支撑杆右侧下端设有上弧形板,支撑杆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前侧壁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齿条,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左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右端伸入让位槽内且设有可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矩形框右侧设有下弧形板,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弧口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通过转动手轮可使矩形框带动下弧形板向上移动,向右推动定位盘即可对下弧形板的位置进行定位,操作简单,调整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之间的距离方便快捷,可适用于不同粗细肢体的患者,设置座体与滑杆,增加了下弧形板对患肢支撑的稳定性,且在对患肢固定的过程中底座与滑杆可有效对患肢进行抬高,缓解患肢的水肿,提高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切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左侧固定有竖直方向且倒L型的支撑杆2,支撑杆2右侧下端设有上弧形板3,支撑杆2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让位槽4,让位槽4前侧壁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齿条5,支撑杆2上滑动连接有矩形框6,矩形框6左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7,转轴7右端伸入让位槽4内且设有可与齿条5啮合的齿轮8,矩形框6右侧设有下弧形板9,上弧形板3与下弧形板9弧口相对。
为了对矩形框6上下移动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的矩形框6左侧开设有多个沿转轴7圆周方向均布的定位孔10,转轴7上滑动连接有定位盘11,定位盘11上固定有可插入定位孔10内的定位针12。
为了增加下弧形板9的稳定性,所述的底座1右侧固定有座体13,座体13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滑槽,下弧形板9下端固定有滑杆14,滑杆14与滑槽滑动连接,座体13右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旋钮15,螺栓旋钮15的左端面可与滑杆14的右侧面接触。
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上弧形板3与下弧形板9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棉垫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71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