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66920.7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5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龙梦龙;熊娟;董明建;张东煜;王天赋;钱波;王斌;宋晓晓;周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5B16/20 | 分类号: | B05B16/20;B05B17/06;B05B9/04;B05B15/00;B05B12/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连续 制作 多功能 薄膜 设备 | ||
1.一种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的放卷机构、喷涂机构、第一烘干检测机构、刮涂机构、第二烘干检测机构、热处理机构和收卷机构,由放卷机构提供的基材能够在依次通过所述喷涂机构、第一烘干检测机构、刮涂机构、第二烘干检测机构、热处理机构后而形成为多功能层薄膜,并被所述收卷机构收卷;
其中,所述喷涂机构至少用于向所述基材表面喷涂第一成膜流体而形成第一涂层;
所述第一烘干检测机构至少用于将所述第一涂层进行烘干以及对烘干后的第一涂层进行厚度均匀性的检测;
所述刮涂机构包括喷涂组件和刮刀组件,所述喷涂组件至少用于向所述基材表面或第一涂层表面喷涂第二成膜流体,所述刮刀组件与基材表面具有设定间距,并至少用于将喷涂于基材表面或第一涂层表面的成膜流体刮涂形成具有设定厚度的第二涂层;
所述第二烘干检测机构至少用于将所述第二涂层进行烘干以及对烘干后的第二涂层进行厚度均匀性的检测;
所述热处理机构至少用于对第一涂层和/或第二涂层进行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喷枪以及与喷枪连通设置的超声波雾化器,且所述喷枪的喷射方向对应于所述基材表面;和/或,所述喷涂组件包括空气喷枪,所述空气喷枪的喷射方向对应于所述基材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机构还与第一成膜流体供料机构连通,和/或,所述喷涂组件还与第二成膜流体供料机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喷涂机构与所述第一成膜流体供料机构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流量阀和恒流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喷涂组件与所述第二成膜流体供料机构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流量阀和恒流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组件还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至少用于调整所述刮刀组件的高度,从而调节所述刮刀组件与基材表面或第一涂层表面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具有红外线发生器的温控系统、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且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之间形成有可供被设有第一涂层薄膜连续通过的检测空间;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探头,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多个接收探头,每一光源探头与相应的一接收探头沿被测试薄膜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使由每一光源探头发射的光线在沿厚度方向垂直穿过所述薄膜后能够被相应的一接收探头接收;和/或,所述第二烘干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具有红外线发生器的温控系统、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且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和光信号接收装置之间形成有可供被设有第二涂层薄膜连续通过的检测空间;所述光信号发射装置包括多个光源探头,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多个接收探头,每一光源探头与相应的一接收探头沿被测试薄膜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使由每一光源探头发射的光线在沿厚度方向垂直穿过所述薄膜后能够被相应的一接收探头接收,并且至少所述光信号接收装置还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包括有放卷轴以及若干沿基材传输方向设置的支撑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柔性的连续膜状基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连续制作多功能层薄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至少与所述放卷机构、喷涂机构、第一烘干检测机构、刮涂机构、第二烘干检测机构、热处理机构和收卷机构的驱动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69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焊接的连接器接头
- 下一篇:一种双绝缘电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