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电痕试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57392.9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连;许俊;蒋伟;吕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希波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4;G01R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电痕 试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电痕试验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腔顶部安装有滴液机构,所述滴液机构的下端安装有滴液针,所述机箱的上侧安装有实验台,所述实验台位于滴液针的正下方,所述机箱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有L形的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里端分别连接有电极片,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极片电性连接。试样置于防护罩内的实验台上,滴液机构位于试样的上方,试验人员从外部通过控制箱进行操控,可以调节加载在两个电极片之间的电压大小,以及滴液机构的滴液动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电痕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过程,称为漏电起痕。耐漏电起痕试验主要是模拟家用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性带电部件在绝 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危险而进行的检验。电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绝缘材料表面有污物、潮气而产生漏电,由此诱发的腐蚀而损坏绝缘性能。耐电痕试验是一种模拟极恶劣条件的加速试验以检验绝缘材料是否会形成漏电痕迹,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区别固体绝缘材料抗漏电起痕的能力,目前的耐电痕试验设备在使用时不方便对其进行控制,且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电痕试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电痕试验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腔顶部安装有滴液机构,所述滴液机构的下端安装有滴液针,所述机箱的上侧安装有实验台,所述实验台位于滴液针的正下方,所述机箱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有L形的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里端分别连接有电极片,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所述防护罩的前侧铰接有透明的柜门。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包括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三面安装有透明的亚克力板。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侧面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变压器、滴液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端与安装架的底侧接触,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重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试验时,将试样置于防护罩内的实验台上,滴液机构位于试样的上方,试验人员从外部通过控制箱进行操控,可以调节加载在两个电极片之间的电压大小,以及滴液机构的滴液动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脚轮;3、防护罩;4、滴液机构;5、滴液针;6、支撑杆;7、实验台;8、电极片;9、柜门;10、安装架;11、托架;12、控制箱;13、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希波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希波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7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花机击穿快速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线束电缆耐压试验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