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子光谱影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4462.5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2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少平;冯冲;王雅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福道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84 |
代理公司: | 苏州和氏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0 | 代理人: | 李晓星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光谱 影像 | ||
一种分子光谱影像仪,解决了现有的分子光谱影像仪使用时调节不便,同时在影像仪不使用时,影像仪的一端会裸露在外,这样可能会导致影像仪损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其包括底座、影像仪本体和防护机构,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主动齿轮,支架的一端安装有影像仪本体,影像仪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牵引绳、外螺纹、防护罩和内螺纹,牵引绳的一端与影像仪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便于影像仪本体的调节使用,同时在不使用时,通过安装的防护罩可对影像仪本体的一端进行防护,有利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谱影像仪,具体为一种分子光谱影像仪。
背景技术
在医学诊断领域,传统医学成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病变的解剖变化,这种成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生命科学和病理学发展的新要求。如何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并探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影像学、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热点。
作为分子影像学的一部分,分子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光谱分析和光学成像两项传统光学诊断技术。光谱分析通常可以获得样本上某一点在某一感兴趣波长范围的完整光谱数据,这是一种单点测量技术,可以对测量点的生化组分信息进行分析。光学成像技术则是记录样本灰度或者彩色的图像,从形态上对样本进行分析。分子光谱成像技术则融合了两者的优点,可以同时提供生物组织样本图谱两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的处理分析算法支持下,可以真正实现对生物组织进行“在哪处、有什么、有多少”的综合分析目标,对检测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描述,从而实现对某些病理变化的早期诊断;随着仪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可以从细胞或分子角度对生物组织进行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分析,并对某些细胞和分子实现自动分析。
现有的分子光谱影像仪使用时调节不便,同时在影像仪不使用时,影像仪的一端会裸露在外,这样可能会导致影像仪损坏,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子光谱影像仪,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分子光谱影像仪使用时调节不便,同时在影像仪不使用时,影像仪的一端会裸露在外,这样可能会导致影像仪损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轴承、支架、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主动齿轮、影像仪本体、把手、防护机构、连接块、连接柱、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主动齿轮,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支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主动齿轮,支架的一端安装有影像仪本体,影像仪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牵引绳、外螺纹、防护罩和内螺纹,牵引绳的一端与影像仪本体连接,外螺纹开设在影像仪本体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对应外螺纹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影像仪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从动齿轮,支架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影像仪本体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对应连接块位置处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架对应连接柱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福道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福道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4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效劈柳机的防滑性快速上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石材幕墙伸缩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