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3940.0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2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翟利伟;汪国荣;佟雨;李权;张静静;唐国峰;孙帅;孟艳芬;刘红;姬国乐;丁超;陶鑫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沧州市华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2 | 代理人: | 张林 |
地址: | 06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转炉结构,包括转炉本体,转炉本体上设置有出钢口,出钢口为一中空筒体,出钢口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肋条,出钢口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连通,肋条设置于第一区段的内壁上,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区段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钢口的内壁设置肋条,肋条的一端延伸至出钢口的入口处,肋条的另一端不完全延伸至出钢口的出口,使得出钢口的出口内壁保持圆滑,有效的减小出钢口处钢水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减缓钢水的二次氧化,避免对钢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结构。
背景技术
转炉是冶炼工艺中重要的生产设备,转炉在通过出钢口出钢的过程中,随着钢水液面的下降,在液面逐渐形成旋涡,并逐渐扩散、贯穿至整个出钢口,由于钢渣的密度小于钢水的密度而漂浮在钢水液面上,进而会造成涡流卷渣的现象发生,使得大量的钢渣随钢水进入到钢包中,影响钢水的纯净度,为解决该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转炉出钢口1-1,该出钢口的内壁沿轴向设置多个肋条1-2,肋条1-2由出钢口1-1的入口延伸至出钢口1-1的出口,肋条1-2可有效的抑制涡流的产生,但是该出钢口1-1在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结构中的肋条1-2沿轴向贯穿整个出钢口1-1,增大了钢水在出钢口1-1的出口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了钢水的二次氧化,影响钢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转炉结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炉结构,包括转炉本体,转炉本体上设置有出钢口,出钢口为一中空筒体,出钢口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肋条,所述出钢口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连通,肋条设置于第一区段的内壁上,肋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区段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区段的内壁直径,肋条轴向投影区域和第二区段的内径区域不重合,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通过过渡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肋条靠近过渡段的一端设置有圆角,圆角的末端切线和第一区段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0度。
进一步的,所述肋条沿第一区段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肋条的设置数量不超过10个。
进一步的,所述出钢口呈沿由第一区段指向第二区段的方向呈收缩锥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钢口内壁的锥度为2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钢口的内壁设置肋条,肋条的一端延伸至出钢口的入口处,肋条的另一端不完全延伸至出钢口的出口,使得出钢口的出口内壁保持圆滑,有效的减小出钢口处钢水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减缓钢水的二次氧化,避免对钢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出钢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出钢口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出钢口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出钢口结构由第二区段望向第一区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出钢口结构由第一区段望向第二区段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出钢口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出钢口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出钢口结构由第一区段望向第二区段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39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型抗磨损链条
- 下一篇: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用废料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