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2835.5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7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得坤;乔旭浩;蔡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源(天津)电源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613;H01M10/653 |
代理公司: | 天津煜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6 | 代理人: | 于硕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散热 镍氢电池 防护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包括第一防护罩体,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内壁设置有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内壁且位于左侧设置有绝缘圆板,所述绝缘圆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绝缘散热口,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壁且位于上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侧壁且位于上侧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壁且位于下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铝制的防护罩体和石墨烯散热层对镍氢电池进行散热,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将热量传导到防护罩体上散发出去,设置的弹片结构和环形盖可以有效的将镍氢电池固定在防护罩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镍氢电池分为高压镍氢电池和低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国际市场上年生产镍氢电池数量约7亿只,日本镍氢电池产业规模和产量一直高居各国前列,美国和德国仅次于日本,在镍氢电池领域也开发和研制多年。我国制造镍氢电池原材料的稀土金属资源丰富,已经探明储量占世界已经探明总储量的80%以上。
镍氢电池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可充电电池,在进行充电和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电池寿命降低,多次充电和使用后可能便会因为自身散热效果差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包括第一防护罩体,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内壁设置有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内壁且位于左侧设置有绝缘圆板,所述绝缘圆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绝缘散热口,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壁且位于上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侧壁且位于上侧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壁且位于下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石墨烯散热层的侧壁且位于下侧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拨动杆,所述第一防护罩体和石墨烯散热层的右端且位于二者内部设置有螺纹圆环,所述螺纹圆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圆环盖,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面且位于右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块,所述第一卡槽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侧面且位于左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块,所述第二卡槽块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防护罩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罩体,所述第二防护罩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防护罩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也设置于石墨烯散热层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防护罩体和第三防护罩体均与第一防护罩体的结构相同,且三者均为铝制金属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均设置于第一防护罩体和石墨烯散热层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防护罩体与第二防护罩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罩体与第三防护罩体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卡槽块与第二卡槽块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相比,该具有高效散热的镍氢电池的防护罩通过设置金属铝制的防护罩体和石墨烯散热层来对镍氢电池进行散热,充电时将镍氢电池放置到防护罩体中,充电产生的热量会被石墨烯散热层给吸收,再由铝制的防护罩体将热量传递出去,散热效果好,绝缘散热口用于放置电池凸起端,散热且不会导致漏电,充电效果好,安全系数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源(天津)电源部品有限公司,未经科源(天津)电源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2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