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阀结构及柱塞输液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50686.9 | 申请日: | 2020-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4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姜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梵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57 | 代理人: | 王裕 |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柱塞 输液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上盖、阀体下盖、阀座以及阀球,所述阀体上盖、阀体下盖分别盖设在所述阀体的上、下端面上,所述阀座安装在所述阀体下盖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阀体的阀腔内,所述阀球设置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且位于所述阀体上盖与阀座之间;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用于使得所述阀球进行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新型阀结构的柱塞输液泵系统。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提高柱塞输液泵在输送介质时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度,可适用于输送不同种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输液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阀结构及柱塞输液泵系统。
背景技术
柱塞输液泵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物、科研、环保、制药等行业的流体输送系统,具有流速精确、压力稳定、低脉冲等优点。柱塞输液泵在工作是主要依靠柱塞杆在泵腔内往复运动,使得泵腔发生容积变化来实现吸液和排液。当柱塞杆向后运动时,泵腔的容积增大,泵腔内的压力减小,进液阀打开,排液阀关闭,液体吸入;当柱塞杆向前运动时,泵腔的容积减小,泵腔内的压力增大,进液阀关闭,排液阀打开,液体排出。
现有的柱塞输液泵中的进液阀和排液阀使用的是传统单向阀,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传统单向阀10,其主要包括单向阀壳体11、单向阀上盖12、单向阀下盖13、阀座14以及阀球15,单向阀上盖12、单向阀下盖13分别盖设在单向阀壳体11的上、下端面上,阀座14安装在单向阀下盖13上且位于单向阀壳体11的阀腔内,阀球15设置在单向阀壳体11的阀腔内且位于单向阀上盖12与阀座14之间,其主要是依靠阀球15的自身重力作为单向阀的复位力,来实现阀门的闭合动作。在输送复杂介质时,由于液体介质的密度、浓度、粘度等不同,都会影响单向阀内的阀球无法及时准确的复位,使单向阀无法闭合,造成单向阀故障,使柱塞输液泵无法稳定的正常工作,所以现有技术柱塞输液泵对于可输送介质种类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输送不同种类介质的新型阀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新型阀结构的柱塞输液泵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上盖、阀体下盖、阀座以及阀球,所述阀体上盖、阀体下盖分别盖设在所述阀体的上、下端面上,所述阀座安装在所述阀体下盖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阀体的阀腔内,所述阀球设置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且位于所述阀体上盖与阀座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用于使得所述阀球进行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环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环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且位于所述阀球之上,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阀腔内且位于所述复位环与阀体上盖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种柱塞输液泵系统,包括:
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具有至少一进液端和至少一排液端;
至少一进液单向阀,每一进液单向阀安装在所述柱塞泵上且分别对应地与所述柱塞泵的进液端连通;以及
至少一排液单向阀,每一排液单向阀安装在所述柱塞泵上且分别对应地与所述柱塞泵的排液端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单向阀和/或排液单向阀为上述的新型阀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泵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内构成有柱塞杆活动腔室、至少一进液流道和至少一出液流道,每一进液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柱塞杆活动腔室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泵体的表面上并作为所述进液端,每一出液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柱塞杆活动腔室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泵体的表面上并作为所述排液端;
密封滑动配置在所述泵体的柱塞杆活动腔室内的柱塞杆,所述柱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泵体后延伸出所述泵体一段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06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