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47426.6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4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宋雪旸;阮芳涛;张岩;李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70/06 | 分类号: | B29C70/06;B29C70/10;B29C70/36;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其包括盒体、第一管体、多个导流网和第二管体。盒体的内部设有容置腔以放置复合材料。第一管体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一螺旋管,第一导管与第一螺旋管连通,所述第一螺旋管设于所述盒体中。多个导流网围设于复合材料的周侧,任意一个导流网与复合材料连接,任意相邻两个导流网之间具有预设间隙。第二管体包括第二导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二螺旋管设于盒体中,第二导管一端与第二螺旋管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盒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通过在复合材料的周侧铺设多个与复合材料连接的导流网,使得盒体中的树脂能够充分浸入复合材料中,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并且热力学性能优良,因此碳纤维增强结构复合材料的性能十分优异。碳纤维可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广泛用作建筑结构材料、耐高温、抗烧蚀材料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其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大的缺点为脆性,断裂延伸率低,在遭受冲击后容易引起损伤,并引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尤其是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明显降低。因此,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是其广泛应用和发展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改善,一般通过加工碳纤维表面,加强树脂基体的改性,引入厚度方向(3D编织)和混合纤维等方法,改善碳纤维的抗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其中,利用混合纤维的方法,将高韧性的聚酯纤维和低断裂应变的碳纤维进行二维织造,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
经过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主承力方向,可以根据对主承力方向材料的力学要求,利用不同的混杂方式和织物结构进行混杂设计,具有可设计性。另外采用不同的铺层角度、铺层层数也可以进一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出影响,使混杂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满足技术要求,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模量,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更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复合材料具有高韧性,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并且成本较低,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多个依次铺设的混杂纤维织物层,相邻所述混杂纤维织物层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任意一个所述混杂纤维织物层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碳纤维束和聚酯纤维束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纬纱包括碳纤维束和聚酯纤维束中的一种或两种;
其中,所述复合材料中相邻两个混杂纤维织物层的铺层角度为0°-90°。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容置腔以放置复合材料;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一螺旋管连通,以向所述第一螺旋管中输入树脂,所述第一螺旋管设于所述盒体中,以将树脂导入所述盒体中;
多个导流网,多个所述导流网围设于所述复合材料的周侧,任意一个所述导流网与所述复合材料连接以将所述盒体中的树脂导入所述复合材料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网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及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第二导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设于所述盒体中,所述第二导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管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盒体的外部以排出所述盒体中的树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相对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设于与其相近的所述导流网上。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材料的加工装置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一端连接,以抽取所述盒体中的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7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南北干货重量自动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蜗母条涂层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