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40574.5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健;邝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邝晓荣 |
| 主分类号: | E05B45/00 | 分类号: | E05B45/00;E05B45/06;E05B17/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方永清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锁 非法 破坏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包括锁体盒,所述锁体盒所述锁体盒中部设有锁芯,所述锁体盒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触发柱,所述锁体盒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存储电源,所述锁体盒内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主体,所述锁体盒内侧壁靠近报警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内固定连接有触发板,所述锁体盒内位于锁芯两端均设有防盗机构,所述防盗机构包括与锁体盒固定连接的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空气压缩包、加热器与荧光粉,空气压缩包加热器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将荧光粉喷出,荧光粉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破坏者进行标记,破坏者逃离时更容易被逮到,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防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锁已经具备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已经诞生了挂锁、抽斗锁、弹子门锁、插芯门锁、球型门锁、花色锁、电控锁等,锁一直在发展,经历过很多变换,变形,最终的核心内容仍旧不变,是为了安全。
现有的门锁容易被小偷破坏,不能达到所需的效果,且门锁被破坏时难以发现,不利于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从而我们设计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锁非法破坏报警装置,包括锁体盒,所述锁体盒所述锁体盒中部设有锁芯,所述锁体盒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触发柱,所述锁体盒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部存储电源,所述锁体盒内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主体,所述锁体盒内侧壁靠近报警器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内固定连接有触发板,所述锁体盒内位于锁芯两端均设有防盗机构,所述防盗机构包括与锁体盒固定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包,所述导管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与空气压缩包之间设有荧光粉,所述导管靠近空气压缩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贯穿导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体盒内侧壁涂有导电涂层,所述内部存储电源正极与触发板电性连接,所述内部存储电源负极与加热器电性连接,与所述内部存储电源相连的加热器正极与另一加热器负极电性连接,另一所述加热器正极与负极与报警器主体负极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主体正极与锁体盒内侧壁电性连接,所述触发柱与锁体盒内侧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锁芯与导管均贯穿触发板,所述锁芯与导管不与触发板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热器加热端与空气压缩包侧壁粘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触发柱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锁体盒靠近触发板的一侧,所述锁体盒与触发板的间隙不低于五毫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挡片为塑料薄膜制成,且挡片与导管内侧壁通过胶水粘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荧光粉的重量不低于二十克,所述导管为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报警器主体的型号HND-3015B。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报警器、触发板与触发柱,报警器主体发出警报声从而提醒周边用户,从而警告破坏者,避免破坏者进一步破坏,触发板与触发柱的设置便于更好的触发报警器与防盗机构,便于更好的防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邝晓荣,未经邝晓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0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