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多重防护复位装置的过流切断调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7629.7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93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阮若林;张军飞;王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博特曼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F16K17/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贾凯 |
地址: | 315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防护 复位 装置 切断 调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多重防护复位装置的过流切断调压器,包括阀体、阀盖、调压螺栓、调压弹簧、活塞和多重防护复位装置,阀盖固定设置于阀体上,阀盖和阀体之间压设有膜片,膜片上设置有膜片压板,调压弹簧设置于膜片压板上,膜片压板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穿过膜片压板和膜片延伸至膜片下方,调压螺栓穿过阀盖后与调压弹簧转动连接,阀体内设有阀座,阀座将阀体分为进气口和出气口,阀座上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上部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穿过阀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活塞下部与阀体之间设有调节弹簧,多重防护复位装置与阀体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当燃气流量突然增大时,能迅速切断燃气供应,防止燃气泄漏发生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多重防护复位装置的过流切断调压器。
背景技术
燃气调压器是连通在钢瓶和灶具之间的重要部件,通过改变流通调压器的燃气的流量,使出口燃气保持规定压力的设备。在调压器使用过程中,因出现故障导致燃气出气口流量突然增大时,在调压器没有过流切断装置时,无法切断燃气,使得燃气发生大量泄漏,极易发生中毒、着火或爆炸等危险,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多重防护复位装置的过流切断调压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多重防护复位装置的过流切断调压器,包括阀体和阀盖,所述阀体与阀盖固定连接,所述阀体内设有阀座,所述阀座将阀体分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过流切断装置,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多重防护复位装置,所述过流切断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垫和过滤网,所述第一密封垫中部设有供燃气通过的孔洞,所述第一密封垫位于靠近阀座的一侧,所述过滤网位于远离阀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垫和过滤网之间设有钢珠;
所述多重防护复位装置包括固定柱、复位柱、压帽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柱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凸环,所述复位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压帽滑动设置于固定柱的下端,所述压帽与复位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压帽和第一凸环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外套于复位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柱上设有第二凸环、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位于第二通孔内,所述复位柱上套接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凸环和第三凸环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第三凸环和第四凸环之间,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第一通孔内且与第一凸环抵接,所述复位柱上滑动设有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垫片的一侧与第四密封圈抵接,另一侧与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为阶梯孔,所述第四密封圈位于阶梯孔的小直径段,所述垫片与阶梯孔的阶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垫为丁腈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阀盖与阀体通过铆合圈铆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当调压器出口燃气流量突然增大时,多重防护复位装置内的钢珠将第一密封垫的孔洞封堵,使燃气无法通过,从而切断燃气的供应,防止发生危险,减少安全隐患。当排出故障后,按压压帽,带动复位柱移动,从而将钢珠从第一密封垫的孔洞处顶起,使燃气能够通过第一密封垫的孔洞,从而恢复燃气的供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调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博特曼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博特曼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7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