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化灭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7584.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锋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3 | 分类号: | A62C31/03;A62C31/05;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路16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化 灭火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灭火系统,包括若干旋喷装置,与旋喷装置固定连接的电机以及控制电机启停的烟雾浓度检测电路,所述电机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处,所述旋喷装置绕电机的转轴转动,所述旋喷装置包括电磁阀以及雾化喷嘴,雾化喷嘴与电磁阀连通,电磁阀串联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电磁阀连通水源。本申请具有旋喷装置转动使得雾化喷嘴喷出的水微粒产生离心力,进而加大了水微粒被喷出范围,水微粒对其下方的燃烧区域的覆盖率较大,雾化灭火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雾灭火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消防灭火系统,通常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处以用于室内灭火,水雾灭火系统包括固定于天花板处的雾化喷嘴,通过高压喷水的形式使雾化喷嘴喷出直径为10~100μm的水微粒,发生火灾时,雾化喷嘴喷出大面积的水微粒并吸收其下方燃烧区域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现有的,水雾灭火系统具有窒息灭火的灭火原理。窒息灭火指通过水微粒吸收燃烧区域的热量后迅速蒸发形成水蒸气,水微粒形成水蒸气后体积迅速膨胀,使得燃烧区域空气中的氧体积分数下降,同时形成屏障并阻挡非燃烧区域的氧气进入燃烧区,燃烧区含氧量减少使得火焰窒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一下缺陷:当室内空间较大时,单个雾化喷嘴喷出水微粒的范围有限,水微粒对其下方的空间覆盖率较小,雾化灭火系统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增大单个雾化喷嘴的喷射范围,使得雾化灭火系统的工作效率较高,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灭火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雾化灭火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灭火系统,包括若干旋喷装置、与旋喷装置固定连接的电机以及控制电机启停的烟雾浓度检测电路,所述电机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处,所述旋喷装置绕电机的转轴转动,所述旋喷装置包括电磁阀以及雾化喷嘴,雾化喷嘴与电磁阀连通,电磁阀串联在电机的供电回路中,电磁阀连通水源,所述烟雾浓度检测电路包括:
烟雾浓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烟雾的浓度以输出烟雾浓度检测信号并设有烟雾浓度基准值并在烟雾浓度检测信号大于烟雾基准值时输出烟雾浓度比较信号;
开关单元,耦接于烟雾浓度检测单元以在接收到烟雾浓度比较信号时输出开关信号;
执行单元,耦接于开关单元并串联在电机以及电磁阀的供电回路中以在接收到开关信号时控制电机启停以及控制电磁阀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发生火灾时,烟雾浓度检测单元对室内燃烧产生的烟雾的浓度进行实时检测以输出烟雾浓度检测信号,然后烟雾浓度检测信号与烟雾浓度基准值进行比较,当烟雾浓度检测信号大于烟雾浓度基准值时,烟雾浓度检测单元向开关单元输出烟雾浓度比较信号,开关单元接收到烟雾浓度比较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至执行单元,执行单元收到开关信号并导通电机以及电磁阀的供电回路,电磁阀得电开启并导通水源向雾化喷嘴供水,电机得电启动且电机轴带动旋喷装置转动,旋喷装置转动使得雾化喷嘴喷出的水微粒产生离心力,进而加大了水微粒被喷出范围,水微粒对其下方燃烧区域的覆盖率较大,雾化灭火系统工作效率更高;当烟雾浓度检测信号小于烟雾浓度基准值时,烟雾浓度检测单元向开关单元输出低电频信号,开关单元接收到低电频信号时未导通,电机以及电磁阀均未得电,实现烟雾浓度检测信号小于烟雾浓度基准值时雾化灭火系统未启动,避免雾化系统误触发,雾化系统的工作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烟雾浓度检测单元包括气敏电阻Ro,所述气敏电阻Ro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耦接,气敏电阻Ro的另一端与VCC电源耦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单元耦接于气敏电阻Ro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点以接收烟雾浓度比较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锋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锋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7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