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34933.6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卢宇轩;胡先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F24C15/34;F24C3/00;F24C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牛念 |
| 地址: | 528513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风 聚能圈 灶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设于所述圈体的内侧面。一种灶具炉架,包括环状的底座、锅支架以及上述所述的防风聚能圈,所述防风聚能圈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锅支架设于所述防风聚能圈上。通过在圈体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
背景技术
当前的炉架上普遍设置有防风聚能圈,防风聚能圈一方面可以避免火焰在燃烧过程中被风吹灭;另一方面,防风聚能圈能够降低火焰的热散射,有利于集中火焰。增加的防风聚能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风聚能的作用,但是在火焰燃烧过程中,仍然还有部分的热量散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风聚能圈,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灶具的热量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设于所述圈体的内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至少在两个高度上排布,相邻两个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量扰流凸起呈锥形体;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呈类菱形的网状结构排布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相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量扰流凸起的底面呈类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的内径从底端至顶端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的内侧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灶具炉架,包括环状的底座、锅支架以及上述所述的防风聚能圈,所述防风聚能圈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锅支架设于所述防风聚能圈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防风聚能圈与背景技术相比,产生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圈体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炉架的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炉架的结构示意图II;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风聚能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2-锅支架、3-进风口、4-防风聚能圈、41-圈体、42-热量扰流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41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设于圈体41的内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圈体41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42,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防风聚能圈4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至少在两个高度上排布,相邻两个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42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对热气流的扰流效果,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4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削效率高的双端面磨床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加固施工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