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润滑轴承以及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3927.9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0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屈彦松;龚沛;徐子婵;冯桂;莫金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2 | 分类号: | F04B37/12;F04B39/02;F04B39/00;F04B3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51149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轴承 以及 压缩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润滑轴承以及压缩机。所述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法兰,所述轴承法兰呈环状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一端的外侧;所述轴承本体贯穿开设有轴承内孔;所述轴承本体其中一端端面开设有油环槽,所述油环槽环绕所述轴承内孔设置;所述轴承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环槽以及所述轴承内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轴承本体端面设置的油环槽,用以储油,同时结合所述供油通道的设置,所述油环槽内储存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进入所述轴承内孔,并在曲轴与所述轴承内孔之间的间隙中形成油膜,有效改善润滑性,防止出现因干摩擦导致异常磨损或烧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润滑轴承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压缩机泵体中,曲轴两端分别插入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内孔中,泵体运转时所述曲轴可在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的内孔中旋转。曲轴与轴承内孔为间隙配合,并通过曲轴设置油孔,或者在轴承端面在所述内孔边缘设置内倒角等方法进行供油,在曲轴与轴承内孔之间形成起到润滑作用的油膜,防止曲轴与轴承内孔因压力过大造成异常磨损。
现行压缩机使用的上/下轴承,为降低轴承内孔与曲轴接触位置的负荷,同时为了增加油的润滑性,轴承端面的结构主要有两种:1.轴承端面无油环槽,仅通过轴承内孔边缘倒角设计实现储油;2.轴承端面设置油环槽实现储油,改善内孔与曲轴的润滑性。
但是在热泵机种的开发中,风扇堵转(FB)试验泵体负荷较大,曲轴与轴承内孔之间的压力比较大,油膜容易被破坏,当供油量不充足时,无法快速形成油膜,经常出现曲轴和上/下轴承内孔干摩擦异常磨损甚至烧结的问题,即使使用的上述的方案1或2,也无法完全避免烧结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润滑轴承,其具有结构简单、润滑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自润滑轴承,其包括轴承本体以及轴承法兰,所述轴承法兰呈环状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一端的外侧;所述轴承本体贯穿开设有轴承内孔;所述轴承本体其中一端端面开设有油环槽,所述油环槽环绕所述轴承内孔设置,并与所述轴承法兰位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同一端;所述轴承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环槽以及所述轴承内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润滑轴承,其通过所述轴承本体端面设置的油环槽,用以储油,同时结合所述供油通道的设置,实现所述油环槽与所述轴承内孔的连通,压缩机曲轴在运转过程中,所述油环槽内储存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进入所述轴承内孔,使得即使在压缩机高负荷运行状态,所述曲轴高速运转时亦能够有充足的润滑油进入曲轴与所述轴承内孔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油膜,有效改善润滑性,防止出现因干摩擦导致异常磨损或烧结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油环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凹槽侧壁,所述供油通道为所述油环槽靠近所述轴承内孔一侧的凹槽侧壁贯穿开设的通孔或缺口,利用所述通孔或缺口的设置,使得所述油环槽内的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所述轴承内孔,进而起到润滑的作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凹槽侧壁的高度不等,其中靠近所述轴承内孔一侧凹槽侧壁的高度小于远离所述轴承内孔一侧凹槽侧壁的高度,有助于储存的润滑油更容易进入所述轴承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供油通道的数目至少为3,确保有充足的润滑油进入所述轴承内孔中实现润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润滑轴承,其通过所述轴承本体端面设置的油环槽,用以储油,同时结合所述供油通道的设置,实现所述油环槽与所述轴承内孔的连通,压缩机曲轴在运转过程中,所述油环槽内储存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进入所述轴承内孔,并在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油环槽的具体设置及结构进行了进一步限定,同时对所述供油通道的数目进行优选限定,使得即使在压缩机高负荷运行状态,所述曲轴高速运转时亦能够有充足的润滑油进入曲轴与所述轴承内孔之间的间隙,并形成油膜,有效改善润滑性,防止出现因干摩擦导致异常磨损或烧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39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