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2004.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5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许胜涛;麦伟添;陈权明;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5C5/00;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注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工装。灌注工装,用于将外壳,与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灌注工装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轴向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为盲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的长度;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壳的高度使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部的外壳与工件之间形成灌注空间,所述灌注空间内灌注有流体状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冷却后将所述外壳与所述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将外壳与位于外壳内的工件装配在一起时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注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将外壳,与位于外壳内的工件进行连接时,采用方式是在连接件上涂抹胶,然后将连接件安装到外壳与工件形成的空隙内,这种装配方式效率抵,不适用于与大规模的工厂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将外壳与位于外壳内的工件装配在一起时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注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灌注工装,用于将外壳,与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灌注工装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轴向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工件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为盲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所述工件的长度;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壳的高度使套设在所述支撑柱外部的外壳与工件之间形成灌注空间,所述灌注空间内灌注有流体状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冷却后将所述外壳与所述工件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的灌注工装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外壳的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周面之间无缝隙。
对本实用新型的灌注工装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灌注工装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竖向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对本实用新型的灌注工装的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凹槽的边缘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部限定有限位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灌注工装时,首先将工件插入到第三定位孔内,然后将外壳套设在支撑柱的外部;因为第三定位孔的深度小于工件的长度,且支撑柱的高度小于外壳的高度,所以此时外壳的上部与工件的上部之间形成灌注工件;将流体状态的连接件灌注到灌注空间内,待连接件冷却后,连接件就成功的将外壳与工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灌注工装能够快速的将外壳与位于外壳内的工件连接,解决了目前的将外壳与位于外壳内的工件装配在一起时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检测单元与信号线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制作工艺中应用的粘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制作工艺中将检测单元、信号线组件装配到粘线工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结构在另一个视觉下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氧传感器的制作工艺中应用的灌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2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