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喷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31656.3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5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旺亮;赵文曙;孙东民;沈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53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喷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降尘设施,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喷雾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喷雾器存在射程短、产生的雾滴颗粒大,从而导致矿尘的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喷雾装置,包括喷头、第一圆柱形筒体,第一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盖板,第一圆柱形筒体内套设有第二圆柱形筒体,第二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均与盖板密封固定连接形成加速腔,加速腔的两端分别开有喷雾口以及进水口,进水口的边缘与喷头的边缘非密封连接,第一圆柱形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压风接口,第二圆柱形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多个孔。本喷雾装置具有耗水量低,雾粒超细,雾粒均匀,分散度好,射程远,扩张角大的优点,矿尘治理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降尘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井产尘地点及附近区域采用喷水洒水的方法,是降低井下空气含尘量、保持矿内空气清洁的最简单、最便捷而又效果良好的方法,现已成为矿井降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传统的喷水洒水降尘技术为采用高压水通过喷雾器将高压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喷射到作业空间中,使微细水滴与矿尘颗粒发生碰撞、接触、包裹、沉降,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被微细水滴捕捉后吸附于微细水滴上或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从而提高矿尘颗粒的沉降速度,矿尘颗粒被湿润后也能降低飞扬能力。但传统的喷水洒水降尘技术中采用的喷雾器存在射程短,扩散角窄,产生的细雾量和干雾量少,雾滴颗粒大,不利于与空气中的矿尘颗粒充分的碰撞、接触,矿尘的治理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由于传统技术中的喷雾器存在射程短、产生的雾滴颗粒大,从而导致矿尘的治理效果相对较差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喷雾装置,包括喷头、第一圆柱形筒体,第一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盖板,一端盖板上开有进水口,进水口的边缘与喷头的边缘非密封连接(非密封连接即喷头的一部分边缘固定连接在进水口的一部分边缘处,保证喷头的另一部分边缘与进水口的另一部分边缘有一定间隙,保证外部的气流能从间隙处进入第一圆柱形筒体与盖板组成的腔体内),另一端盖板上开有喷雾口,第一圆柱形筒体的筒壁上设有用于与压风管路连通的压风接口。工作时,喷头与煤矿井下的高压水管连通,压风接口与煤矿井下的压风管路连通,水从喷头经过进水口喷入第一圆柱形筒体内,压风(下文中所述的高压空气)从压风接口进入第一圆柱形筒体内,在第一圆柱形筒体与盖板组成的腔体内,由于“孔达效应”,高压空气会牵引进进水口处大量的低速气流,使得在腔体内的低速气流与喷头喷出的微细水滴在高压空气的牵引下均有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喷射初速度提高,从而使得气流与微细水滴相互作用后快速向远处喷射,喷射出的雾滴射程明显变长,从而与空气中矿尘的碰撞、接触时间增加,提高了矿尘的治理效果;同时,从喷头喷射出的微细水滴,经过高压空气的牵引、震动,使得喷头喷出的微细水滴进一步变成超细雾滴,因矿尘颗粒直径较小,当水雾颗粒与矿尘颗粒大小相近似时,其吸附、凝结的几率最大,所以超细雾滴更加有利于与矿尘颗粒相互凝结、吸附,加快矿尘的沉降速度和降尘率,进一步提高了矿尘的治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1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用化肥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伺服电机防砸道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