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及包括其的车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7085.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7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宁重生;付国涛;原火焰;康国宁;唐中正;周恩棋;尹延品;李燕;张东生;刘正超;谢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红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5/06 | 分类号: | B23B2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张万利 |
地址: | 47330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定位 装置 包括 车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盲孔壳体类零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及包括其的车床,所述盲孔深度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杆和插入杆,所述安装杆和插入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杆的右端设有锥形的、用于向右插装在主轴锥孔中的插装部,所述插入杆的右端与所述安装杆的左端可拆连接、左端向左伸入盲孔并与盲孔的底部左右顶压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精准的定位盲孔的深度,简化掉了原来的加工程序,大幅减少了操作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盲孔壳体类零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及包括其的车床。
背景技术
盲孔壳体类零件的特点是孔深、壁薄易变形,常采用冲压工艺加工成型后再精加工,其内孔加工比较困难,因此该类零件内孔多为不加工或内孔加工余量较小,加工其他位置时需以内孔为基准先进行外圆加工,确定精基准后再进行其余加工工序。
常用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钻左端中心孔-车右端外圆基准-车右端端面-车外形-车内孔,存在着以下不足:
(1)产品加工工序较多,最少需要5道工序,生产效率低。
(2)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工件和车床,对工人技能水平要求高。
(3)加工过程中盲孔深度尺寸需要多次测量,并且测量不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4)产品加工过程无统一基准,不能形成批量生产。
(5)人工成本较高,对降本增效不利。
而以上问题均由不能快速方便的定位盲孔壳体类零件的盲孔深度而引起,所以开发能够方便快速的定位盲孔深度的定位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定位盲孔深度不便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盲孔深度定位装置的车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盲孔深度定位装置,用于安装在主轴锥孔内后定位盲孔类零件的盲孔深度,包括安装杆和插入杆,所述安装杆和插入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杆的右端设有锥形的、用于向右插装在主轴锥孔中的插装部,所述插入杆的右端与所述安装杆的左端可拆连接、左端向左伸入盲孔并与盲孔的底部左右顶压接触。
所述插入杆的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连接柱,所述安装杆的左端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连接柱插装在所述插孔中从而实现所述插入杆与所述安装杆的可拆连接。
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插孔中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螺纹装配在所述插孔中,从而所述插入杆与所述安装杆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调。
所述插入杆靠近所述连接柱的位置处设有旋拧结构,所述旋拧结构为两个分别在所述插入杆的上下两侧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插入杆的凹槽。
所述插入杆的左端向左缩小的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床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床,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主轴、顶尖,所述主轴的左端设有锥孔,在所述主轴的左端上设有卡盘,所述锥孔中插装有用于定位夹持在所述卡盘上的盲孔类零件盲孔深度的盲孔深度定位装置,所述盲孔深度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杆和插入杆,所述安装杆和插入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杆的右端设有锥形的、用于向右插装在主轴锥孔中的插装部,所述插入杆的右端与所述安装杆的左端可拆连接、左端向左伸入盲孔并与盲孔的底部左右顶压接触。
所述插入杆的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连接柱,所述安装杆的左端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连接柱插装在所述插孔中从而实现所述插入杆与所述安装杆的可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红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红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7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