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太阳能遮阳帘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4906.0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6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翔;于国飞;吕芃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J1/2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太阳能 遮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太阳能遮阳帘,包括收卷轴、太阳能遮阳帘以及设于所述收卷轴两端的收卷机构;所述太阳能遮阳帘一端与所述收卷轴连接并绕卷于所述收卷轴的外周壁上,所述太阳能遮阳帘另一端为活动拉伸端;所述收卷机构包括固定件、外端盖和旋钮弹簧,所述固定件的内圈设有限位架,所述电力接触机构穿过所述固定件的内圈与所述限位架卡合;所述太阳能遮阳帘活动拉伸端设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遮阳帘的收卷装置能够将太阳能遮阳帘收卷收纳,该收卷装置可运用于车顶和侧车窗,占据空间少,将有限空间利用率提高,还可将太阳能装换的电能传输至车载蓄电池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太阳能遮阳帘。
背景技术
太阳能天窗是目前最多的车载太阳能储能装置,可降低汽车露天停车熄火时的车内温度,同时又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自动向车载蓄电池充电,延长电池寿命,节约资源。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带太阳能充电板的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板在汽车在照明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对电动汽车的电瓶进行充电,防止电瓶车电量损耗过快,充电不便的问题。一般的太阳能充电板直接开发式安装在汽车顶部或者汽车天窗上,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为汽车提供部分电能,减少车辆动力发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窗合二为一,即将太阳能电池嵌入到天窗内部,或者封装在天窗玻璃的内表面,然后按正常的流程将带有太阳能电池的天窗安装到汽车上。虽然天窗可以正常开启,通风换气,但因天窗上装有太阳能电池,使得天窗的透光性大大下降,或没有光线进入,影响车内的采光或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保持天窗的通风性能以及透光性,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在天窗遮阳板上设置太阳能板,但是由于目前太阳能板收纳装置的局限性,会占用车顶大部分空间,导致拥有天窗的汽车并不能拥有良好的体验。而且天窗和前后风挡玻璃的受光照面积有限,侧车窗的光照面积未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太阳能遮阳帘,能够将太阳能遮阳帘收卷收纳,该收卷装置可运用于车顶和侧车窗,占据空间少,将有限空间利用率提高,还可将太阳能装换的电能传输至车载蓄电池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太阳能遮阳帘,包括收卷轴、太阳能遮阳帘以及设于所述收卷轴两端的收卷机构;所述太阳能遮阳帘一端与所述收卷轴连接并绕卷于所述收卷轴的外周壁上,所述太阳能遮阳帘另一端为活动拉伸端;所述收卷机构包括固定件、外端盖和旋钮弹簧,所述固定件的一侧面与所述外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外端盖固定安装于车身之上,所述旋钮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卷轴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收卷轴端部延伸有一轴杆,该轴杆的端部螺纹连接一电力接触机构,所述固定件的内圈设有限位架,所述电力接触机构沿所述收卷轴轴向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限位架内,所述外端盖电连接车载蓄电池;所述太阳能遮阳帘活动拉伸端设有固定装置。
具体的,所述太阳能遮阳帘由一遮阳帘布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板铺设于所述遮阳帘布上。
具体的,所述收卷轴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太阳能遮阳帘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收卷轴上的定位槽配合连接将所述太阳能遮阳帘固定于所述收卷轴上。
具体的,所述太阳能遮阳帘与所述收卷轴连接的一端设有电力输出端口,所述收卷轴上设有电力输入端口,所述电力输出端口和所述电力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电力接触机构靠近所述外端盖的一端设有触点,所述外端盖内盖上设有与所述触点相应的传输点,所述电力输入端口与所述电力接触机构电连接,所述触点与所述传输点电传输。
具体的,所述固定件为推力球轴承,所述收卷机构还包括一内端盖;所述外端盖通过螺栓与所述推力球轴承的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内端盖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内端盖穿设固定于所述轴杆上并与所述推力球轴承的座圈固定连接,所述座圈与所述保持架相对转动;所述限位架设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圈,所述旋钮弹簧一端与所述推力球轴承的保持架固定,一端与所述推力球轴承的座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4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