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22501.3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8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重草;刘振全;贾晶;孙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内球囊 扩张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可扩张球囊、充压导管和内管;所述可扩张球囊固定安装在所述充压导管端部,且与所述充压导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导管中球囊内外层使用两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在确保顺应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导管中充压导管为双层管结构,其中内管为非均一性材质,从近端向远端柔顺型逐渐提高,有利于导管近端在迂曲血管中的推进,而外管采用均一性的柔软材料,确保不因材料之间的连接而影响导管的承压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国脑卒中防止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患病率为1762.77/10万。
传统治疗采用药物或开颅手术或二者结合的方法,由于脑内血管结构复杂,传统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支架植入术以及血管内取栓更多被应用于临床医学。颅内介入治疗经常会遇到迂曲狭窄的血管,为顺利置入支架输送系统或血管取栓装置,医生往往需要使用球囊进行预扩张以便介入系统顺利通过。针对颅内血管迥异于其他血管的复杂构造,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要求较一般血管而言也更为严苛,需要同时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及适宜的强度,同时对于球囊的回缩性能也有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在不改变外部尺寸、功能及基本实施原理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顺应性、进而增强其使用性,使其能顺畅通过迂曲血管,并在在充压条件下实施治疗。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可扩张球囊、充压导管和内管;所述可扩张球囊固定安装在所述充压导管端部,且与所述充压导管连通;所述充压导管周壁开设有开孔,所述内管沿轴向设置在所述充压导管内,且一端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内管另一端贯穿所述可扩张球囊,将所述可扩张球囊分成环形腔体;所述内管沿轴向套装有若干显影元件,且所述显影元件位于所述可扩张球囊内腔。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为多层复合材料结构,且每层材料不同。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为两层结构,且内层硬度大于外层硬度。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尼龙、聚氨酯、聚酯、聚酰氨化合物或高密度聚乙烯中的两种或多种。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壁厚为0.005-1mm。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充压导管由内层管和外层管以粘接、热合或其他方式组成;所述外层管为均质材料管,所述内层管为非均质材料管。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内层管沿接近所述可扩张球囊轴向柔顺性逐渐提高。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充压导管沿远离所述可扩张球囊轴向外径逐渐增加。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和充压导管外表面涂覆有降阻涂层。
上述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其中,所述可扩张球囊前端为锥形,成逐渐变细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2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