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7819.2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媛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A61B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灌注 逆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行灌注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包括灌注管,灌注管内壁与第一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第一扩张管远离灌注管一端外表面与第一气囊的内腔通过充气孔固定连通,第一扩张管内壁与第二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第二扩张管远离第一扩张管一端外表面与第二气囊的内腔通过充气孔固定连通,第二扩张管的内壁与引导管的外表面贴合,引导管远离第二扩张管的一端与微型摄像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导管上的微型摄像头传送的图像再结合造影的X光的图像,能更好更快的将灌注管导入至病灶处,解决了现有的造影只能通过X光观察灌注管的位置,不能观察病灶处的实际影响容易在手术中产生意外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行灌注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临床用于冠状静脉窦手术时都是通过造影来确认病灶的位置,在通过灌注管到达病灶处,现有的造影只能通过X光观察灌注管的位置,不能观察病灶处的实际影响,容易在手术中产生意外,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该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解决了现有的造影只能通过X光观察灌注管的位置,不能观察病灶处的实际影响,容易在手术中产生意外,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所述灌注管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在远离灌注管的一端与注射器的注射管的外表面贴合;
所述灌注管内壁与第一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扩张管和第二扩张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充气孔,所述第一扩张管远离灌注管一端外表面与第一气囊的内腔通过充气孔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扩张管内壁与第二扩张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二扩张管远离第一扩张管一端外表面与第二气囊的内腔通过充气孔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扩张管的内壁与引导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引导管远离第二扩张管的一端与微型摄像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型摄像头通过电信号传送图像至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灌注管远离微型摄像头的一端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来换不同大小的注射器。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和灌注管的材质均为金属软管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材质均为伸缩胶质薄膜。
优选的,所述灌注管、第一扩张管和第二扩张管在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均使用导流头。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在手术时将引导管和灌注管从患者的静脉输送至病灶处,通过引导管上的微型摄像头传送的图像再结合造影的X光的图像,能更好更快的将灌注管导入至病灶处,提高了灌注的时间和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该腔静脉灌注逆行灌注管,当灌注管导入至患者的病灶处,通过伸出第一扩张管后通过第一气囊的扩张使病灶处的血管进行扩张,然后收缩气囊收起第一扩张管,在伸出第二扩张管扩张第二气囊,通过第二气囊上的支架对病灶处的血管进行支撑和治疗,收起气囊和第二扩张管,最后通过引导管上的微型摄像头检查支架的支撑情况,通过以上过程减少了手术时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灌注管的侧面结构侧视图。
图中:1灌注管、2第一扩张管、3第一气囊、4第二扩张管、5第二气囊、6引导管、7微型摄像头、8连接管、9注射器、10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媛,未经徐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7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警示效果好的道路施工用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间羟基苯甲酸生产用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