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的抗冲击墙壁保护层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2068.5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9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静;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家静 |
主分类号: | B32B15/18 | 分类号: | B32B15/18;B32B15/04;B32B33/00;B32B9/00;B32B9/04;B32B7/12;B32B3/08;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江舟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冲击 墙壁 保护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抗冲击墙壁保护层,包括保护结构,保护结构包括防护层、抗冲击层、缓冲层和加固层,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层,连接层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柱。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结构对墙体进行保护,保护结构采用防护层、抗冲击层、缓冲层和加固层多层设计,通过防护层使得耐磨性好、加工性好、成本低、强度好,通过缓冲层对力的作用进行缓冲,通过加固层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使得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连接层使得各层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且通过连接层内部的减震柱,使具的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隔热、可耐严寒和曝晒、隔音效果好,使得墙体的安全性更高,对施工环境也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抗冲击墙壁保护层。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的重要结构件,墙体在建筑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的是承重性能,只有在承重性能达到规范后再会考虑其他的性能。然而目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建筑行业,使得墙体的承重性能能够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因此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墙体结构,例如幕墙,尤其是玻璃幕墙,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美观。
传统的建筑依然采用砖块堆砌而成,这些建筑也比较容易保证承重性,然而不容易有较好的美观性能,主要是现有的墙体结构太过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墙体没有单独的保护层,如果施工不到位,墙体很容易受到损坏,引发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用的抗冲击墙壁保护层,可做到设置有墙体保护结构,使得墙体结构更坚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的抗冲击墙壁保护层,包括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防护层、抗冲击层、缓冲层和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层采用高碳钢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抗冲击层采用高锰钢为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层采用ACF极限缓冲材料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加固层采用预应力碳板为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层、抗冲击层、缓冲层和加固层之间均通过连接层相互连接,且连接层采用环氧树脂为粘合剂,所述减震柱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结构通过建筑粘剂与墙体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结构对墙体进行保护,保护结构采用防护层、抗冲击层、缓冲层和加固层多层设计,通过防护层使得耐磨性好、加工性好、成本低、强度好,使得保护结构的外层结构坚固,通过抗冲击层使得在强烈的冲击、挤压条件下,表层迅速发生加工硬化现象,使其在心部仍保持奥氏体良好的韧性和塑性的同时硬化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使得保护结构在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很好的缓解里的作用,更好的保护墙体,通过缓冲层对力的作用进行缓冲,通过加固层对防护结构进行加固,使得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连接层使得各层之间的连接更牢固,且通过连接层内部的减震柱,使具的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防潮、不吸水、耐腐蚀、抗菌、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隔热、可耐严寒和曝晒、隔音效果好,使得墙体的安全性更高,对施工环境也更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静,未经王家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2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