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07312.9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3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钱肖;章碧辉;金远;朱亦振;吕晓辉;姜林波;方颖;俞成红;谢火祥;贾金胜;吴启俊;章小彬;朱伟鹏;朱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八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5 | 代理人: | 彭逊 |
| 地址: | 321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空间 环境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能在密闭空间内自动检测不明气体并报警,对密闭空间内水、火等危险因素进行预警,并将报警信号实时传输给地面上的监理工作指挥中心;确保对密闭空间内环境有实时监测,保障监理工作人员监理过程的生命安全,提高操作安全性,提高密闭空间作业的人身安全;可杜绝工作人员因有毒气体或易燃易爆原因造成的群体伤亡事故,从环境监测的源头上进行监测并报警,防范监理人员中毒伤亡,也能帮助大量的密闭空间作业施工人员实施预警,对于易燃易爆的气体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应用范围广泛,能够在电网公司大量城市建设电力电缆施工、运行维护中得到运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旧城改造的环节中,综合管廊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很多220千伏、11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在综合管廊及隧道中敷设运行。综合管廊作为有限空间,出入口较为狭窄,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容易因自然通风不良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等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对长时间在此环境中工作的监理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也容易造成群体伤亡。而且在实际施工监理过程中,多种不明气体存在、隧道渗水、通讯无信号、起火后逃生难度大等均为目前存在的多项重大危险因素。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旨在解决无法对密闭空间内存在的各种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报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包括:
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用于监测密闭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的量是否达到预设值,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报警提示;
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模块,对密闭空间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包括气体监测组件、主控制器和报警组件,气体监测组件对密闭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进行监测并反馈监测信息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监测信息得出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是否启动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气体监测组件采用氧气气体传感器、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甲烷气体传感器、二氧化硫气体传感器、氨气气体传感器、二氧化氮气体传感器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无线对讲机、手机、电话。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有线视频监控系统。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模块采用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建立的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设置多个,包括主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和从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所述从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和主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通讯连接,当其中一个从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监测到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数据异常时传输数据至主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由主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同步至其他从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实现多个从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的数据互通报警。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一体化设置,设置成携便式结构。
所述的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其中,所述气体监测与防护模块包括外壳,在外壳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报警组件设置在外壳上,主控制器设置在 外壳上内,在外壳内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八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分公司,未经金华八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7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