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05657.0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0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新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5/00 | 分类号: | C03B25/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场 耦合 玻璃 热弯机 退火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该退火结构的传动机构上依次设置有进料口、加热腔室、三个退火工作腔室和出料口,进料口、加热腔室和三个退火工作腔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三个独立的退火工作腔室的退火设置温度依次递减,加磁组件布置在加热腔室和三个退火工作腔室的外部。解决了传统退火会因玻璃与模具的接触程度以及模具的导热性而导致玻璃散热不均匀,产生温度差进而使玻璃产生残余应力,使玻璃的成型质量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玻璃因退火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同时改善玻璃的表面质量,延长玻璃使用寿命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属于玻璃热弯退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D热弯玻璃是由平板玻璃经在热弯模具中进行加热,使其软化成型,再经退火冷却而形成的曲面玻璃。随着全球相机、智能手机、安防监控、车载镜头、AR/VR、无人机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热弯玻璃模压的技术要求要来越高。
但传统退火会因玻璃与模具的接触程度以及模具的导热性而导致玻璃散热不均匀,产生温度差进而使玻璃产生残余应力,使玻璃的成型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退火会因玻璃与模具的接触程度以及模具的导热性而导致玻璃散热不均匀,产生温度差进而使玻璃产生残余应力,使玻璃的成型质量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玻璃因退火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同时改善玻璃的表面质量,延长玻璃使用寿命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包括传动机构、进料口、加热腔室、三个退火工作腔室、五个温度传感器、加磁组件和出料口,所述传动机构上依次设置有进料口、加热腔室、三个退火工作腔室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加热腔室和三个退火工作腔室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三个独立的退火工作腔室的退火设置温度依次递减,所述加磁组件布置在加热腔室和三个退火工作腔室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加磁组件为励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由传动机构通过温度的判断及时送到不同的工作腔工作,保证了被加工件的质量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的三个独立的退火工作腔室为温度递减的退火工作腔室,用温度传感器时刻检测当前模具温度,用来逐步降低模具温度,使其退火均匀,减少残余应力的生成。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使用三个退火工作腔既能保证每个退火工作腔室的工作时间,又能使残余应力降到最小,可以避免使用两个时,在每个退火腔室工作的退火时间较长以及退火温度较高,可能导致模具残余应力剩余过多,使用三个以上时,每个退火腔室之间的温度差较小,导致模具在退火工作腔室里面的工作时间过短,导致残余应力分布不均,残余应力处理不当。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将磁场应用于玻璃退火过程,改善了玻璃的表面质量,延长了玻璃的使用寿命,加强了玻璃的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的退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磁场耦合的3D玻璃热弯机退火结构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新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新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5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