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94456.1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0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钟佩玲;于秀;鄢小宁;陈金容;蒲玉华;胡雨函;黎群;邓子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市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呈拱形的保护罩,保护罩上连接有固定保护罩的弹性带,保护罩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可视窗,可视窗的侧壁上设置有深度沿圆周逐渐变化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插接有导向钉,导向钉固定于环形气囊架上,气囊架的底面上固定有透明的止血气囊,止血气囊上设置有充气阀和放气阀,止血气囊上一体成型有内部连通的转杆气囊,转杆气囊向上延伸出保护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静脉内瘘止血时长不易准确把握以及内瘘不能被有效保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带。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邻近的动脉、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可作为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动脉与静脉连通以后,使动脉血流到静脉血管里面,静脉血在有动脉的情况下发育、动脉化。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时,目的是让发育的静脉能够进行穿刺,供透析患者使用。因天然的静脉壁相对比较薄,流量不够作为透析的应用,通过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以后,动脉血到静脉以后,静脉壁变厚,静脉里面的流量增加。在血流量保证的情况下,通过血流引出到透析机里透析后,血液再回输至患者体内。
在当前的临床中,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通常使用普通的止血带压迫止血,而放松止血带的时机多数是通过患者的经验判断,如果压迫时间太短容易渗血和出现皮下血肿,会不同程度导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如果压迫时间太长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内瘘闭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不够,也没有锻炼内瘘的习惯,容易导致内瘘血流量不够,无法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远期生存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静脉内瘘止血时长不易准确把握以及内瘘不能被有效保护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带,其包括呈拱形的保护罩,保护罩上连接有固定保护罩的弹性带,保护罩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可视窗,可视窗的侧壁上设置有深度沿圆周逐渐变化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插接有导向钉,导向钉固定于环形气囊架上,气囊架的底面上固定有透明的止血气囊,止血气囊上设置有充气阀和放气阀,止血气囊上一体成型有内部连通的转杆气囊,转杆气囊向上延伸出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弹性带将保护罩固定在动静脉内瘘周围,避免内瘘部位暴露在外,可以减少意外摩擦及碰撞引起的受伤或皮肤损伤。
透明的止血气囊设置在保护罩上的可视窗内,在止血气囊止血的过程中,能够清楚观察止血气囊与内瘘穿刺点的对准程度,如果有偏移,通过转杆气囊转动止血气囊,止血气囊上的导向钉沿着导向槽移动,由于导向槽的深度是逐渐变化的,使止血气囊的位置能够随着其转动而变化,进而调节到对准内瘘穿刺点;在止血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轻微移开止血气囊来观察内瘘穿刺点是否还有出血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止血,有效解决了穿刺点盲目的止血,操作方便,能够提高止血质量,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止血气囊是通过充气阀连接充气泵对其进行充气来提供止血压力,使得止血压力可以通过控制充气量的多少进行调节;放气阀能够放掉止血气囊内的气体,起着减轻止血压力的作用,以及在止血结束以后,可以完全放掉止血气囊内的气体,使止血气囊成为一层盖在可视窗通孔上的透明薄膜,起着保护内瘘部位免受外界的水等物质的污染。转杆气囊与止血气囊连通,能够随着止血气囊内的充气量而变化,止血气囊止血时,转杆气囊内充满气,能够充当转动止血气囊的把手,止血气囊放完气后,转杆气囊也会变成一层塌陷在止血气囊上的塑料膜,不会因为干扰使用者的正常生活。
附图说明
图1为动静脉内瘘保护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安装平台的水平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市中医院,未经遂宁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94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