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93113.3 | 申请日: | 202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0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桃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1/02 | 分类号: | D01D1/02;D01D1/10;D01D5/40;D01F2/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赖学能 |
| 地址: | 314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再生 纤维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的底端均与加工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隔板的顶端和隔板的底端均与加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料筒,所述加工筒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口,且第一通口位于料筒的内部,所述料筒的上表面开设有注料口,所述加工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箱。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电机和料筒的配合,可以对浆粕原料进行破碎,避免浆粕原料在该装置内部出现堵塞的现象,通过设置有第一导流块,可以对破碎后的浆粕原料进行导流,解决浆粕原料在该装置内部出现残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纤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再生纤维又称再生纤维丝,再生纤维丝是指受了蚕吐丝的启发,用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成高分子浓溶液,再经纺丝和后处理而制得的纺织纤维,再生纤维丝在生产中必不可免的便是纤维素黄酸酯,但是现有的纤维素黄酸酯生产过程是非常繁复的,其中包括混合、溶解、二次混合、脱泡和水洗,诸多的工序致使工人的工作变的极其繁重,且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再生纤维丝加工设备,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的底端均与加工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且隔板的顶端和隔板的底端均与加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料筒,所述加工筒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通口,且第一通口位于料筒的内部,所述料筒的上表面开设有注料口,所述加工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箱,所述第一保护箱的内底壁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贯穿第一通口并延伸至料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底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口,且第二通口位于第一通口的上方。
所述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破碎杆,所述加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底面开设有相对称的第三通口,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第一导流块,两个所述第一导流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加工筒的内壁和隔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内底壁放置有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加工筒的内壁和隔板的左侧面相接触,所述加热框的内侧壁和加热框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框的内壁设有相对称的加热杆,每个所述加热杆的底端均与加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相接触。
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电动液压杆,每个所述电动液压杆的顶端均与加工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箱,且第二保护箱位于两个电动液压杆之间,所述挡板的上表面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位于第二保护箱的内部,所述挡板的底面开设有第四通口,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贯穿第四通口并延伸至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头,所述加工筒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口,所述加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板,且放置板与隔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工筒的正面通过合页固定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保护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第一保护箱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工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滑块,所述加热框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桃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桃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93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涵施工用涵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氧化镁的净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