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8847.2 | 申请日: | 202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1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渠严磊;岳彩勇;刘立刚;顾振豹;李娜;王鲡;赵玉敏;樊新华;陈亮;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渠严磊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配电 线路 维修 检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包括设备板、第一竖板、转轴和限位板,设备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板与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设备板内腔底部的两侧与两个转轴的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设备板底部的两侧均与两个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设备板内腔两侧的顶部且位于两个转轴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检测技术领域。该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能够很好地使得检测设备与地面进行固定,极大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量,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稳定性,能够实现很好地便于拆卸的效果,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会由于静电或者线路发生故障从而威胁到检测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同时为了美化环境,电力线路由以往占地多的明线方式改为地埋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发生故障,又由于电力电缆的跨越空间大,寻找故障点十分困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造成难以估计的电损失,电缆线路的故障诊断比架空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任务要艰巨得多,这为线路检测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现有的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通常需要手动进行与地面固定然后开始检测任务,如此大大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量,难以具有很好地实用性,不能极大地提高检测设备与地面的相互固定效果,难以实现很好地便于拆卸的效果,并且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静电或者线路发生故障从而对于检测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解决了线路检测设备不具有很好地固定性能,不能方便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包括设备板、第一竖板、转轴和限位板,所述设备板的顶部通过固定板与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设备板内腔底部的两侧与两个转轴的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设备板底部的两侧均与两个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设备板内腔两侧的顶部且位于两个转轴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丝杆的底部贯穿设备板并延伸至设备板的外部,两个所述转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转轴的顶部均贯穿设备板并延伸至设备板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与两个第二齿轮的表面啮合,所述第一竖板的底部贯穿设备板并延伸至设备板的底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杆延伸至设备板外部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且两个螺纹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两个所述L型杆的底部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转头,且两个L型杆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爪型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位于设备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绝缘板,所述第一竖板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内绝缘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延伸至设备板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且第一横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复位弹簧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横板的底部通过限位套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第二横板的顶部且位于衔铁的正下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磁铁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板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探针,且第二竖板的底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转头。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且两个滑套的一侧均通过连接杆与两个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设备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盘,且两个圆盘的内部的四周均滑动连接有滚珠,两个所述转轴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板和圆盘并延伸至圆盘的外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配电线路维修用检查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渠严磊,未经渠严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8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