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86617.2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7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明;唐二千;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明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外科 辅助 拉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外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包括管体和手柄,所述管体和手柄之间固定。该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通过在弧形连接板上连接有弧形托板结构,达到了可支撑起皮下组织并形成空腔的效果,通过在通管一侧连接有冲洗管结构,能够进行冲洗以及吸出液体,保持图像的清晰,解决了现有的腔镜辅助拉钩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腔镜辅助拉钩在插入皮下时,往往会被皮下柔软的脂肪等组织物将光源探头包裹,不能形成空腔,无法拍摄到清晰的图形,影响到接下来整形外科手术的进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外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
背景技术
整形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在进行整形外科腔镜手术时,医生通过在腔管内插入细小光源和摄像机,利用外界监视图像来引导手术。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腔镜辅助拉钩存在着无法支撑皮下组织的缺点,现有的腔镜辅助拉钩在插入皮下时,往往会被皮下柔软的脂肪等组织物将光源探头包裹,不能形成空腔,无法拍摄到清晰的图形,影响到接下来整形外科手术的进行,不便于使用,故而提出以上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腔镜辅助拉钩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腔镜辅助拉钩在插入皮下时,往往会被皮下柔软的脂肪等组织物将光源探头包裹,不能形成空腔,无法拍摄到清晰的图形,影响到接下来整形外科手术的进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包括管体和手柄;所述管体和手柄之间固定;所述管体包括通管和冲洗管,弧形连接板和弧形托板,以及刻度线;所述通管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冲洗管,且所述通管外壁另一侧固定有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所述通管的外表面刻画有刻度线,所述冲洗管外表面靠近头部的位置环绕着开设有多个呈线性均匀分布的冲洗孔;所述手柄头部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管适配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管内可放置摄像头和照明灯操作杆。
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管和通管相互平行排列,所述冲洗管的尾部可连接外部的冲洗设备及负压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托板整体设置为弧形椭圆结构,且椭圆的小径要大于通管的半径,所述弧形托板的边缘位置设置为倒圆角结构,方便该辅助拉钩在皮下进行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通管的头部设置为倒角结构,方便摄像头和照明灯探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通过在弧形连接板上连接有弧形托板结构,达到了可支撑起皮下组织并形成空腔的效果,通过在通管一侧连接有冲洗管结构,能够进行冲洗以及吸出液体,保持图像的清晰,解决了现有的腔镜辅助拉钩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腔镜辅助拉钩在插入皮下时,往往会被皮下柔软的脂肪等组织物将光源探头包裹,不能形成空腔,无法拍摄到清晰的图形,影响到接下来整形外科手术的进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2)、该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通过在通管表面刻画有刻度线,可以确定手术进行的具体位置,方便接下来整形外科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形外科腔镜辅助拉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明,未经朱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6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析科用肾脏穿刺针
- 下一篇:一种基于VR技术的臂力康复训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