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6512.7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56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曲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赛耐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党蕾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电容 极性 识别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成型装置,影像识别装置判断电解电容的极性方向,控制装置(3)根据电解电容的极性方向驱动第一气缸驱动机构(61)或者第二气缸驱动机构(62)工作。第一气缸驱动机构推动第一下刀片向第一方向移动对电解电容的引出脚向第一方向进行折弯;第二气缸驱动机构推动第二下刀片向第二方向移动对电解电容的引出脚向第二方向进行折弯。实现电解电容全自识别和成型加工,测试简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工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电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电解电容使用量极大,成型加工设备主要通过硬件接触对电解电容的引出脚进行电测试实现电容的极性识别,一般使用单工位单刀具进行成型加工,光点感应主要用于成型后的极性对错筛选使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在不同的电容脚距时需要更换对应的测试夹具,设备工位多,调试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提供一种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成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电容的测试繁琐,效率低下以及工位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成型装置,包括:
第一气缸驱动机构,第一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上固定连接一第一下刀片的末端,第一下刀片的前端指向电解电容的引出脚;
第二气缸驱动机构,第二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上固定连接一第二下刀片的末端,第二下刀片的前端指向电解电容的引出脚;
第一下刀片的前端和第二下刀片的前端彼此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包括第三气缸驱动机构,第三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上固定连接一第二上刀片)的末端;
第二上刀片设置于第二下刀片上方,第二上刀片的前端指向电解电容的引出脚的根部。
进一步的,第四气缸驱动机构,第四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上固定连接一第一上刀片的末端;第一上刀片设置于第一下刀片上方;第一上刀片的前端指向电解电容的引出脚的根部;
第一上刀片的前端和第二上刀片的前端彼此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设有供第一上刀片和第一下刀片穿过的穿孔。
进一步的,包括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设有供第二上刀片和第二下刀片穿过的穿孔。
进一步的,第二上刀片为壳体结构,第二上刀片的中部和末端均包括上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第二上刀片的上板向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第二上刀片的前端;
第二上刀片的前侧板至少部分覆盖第二下刀片的前侧面;
第二上刀片的后侧板至少部分覆盖第二下刀片的后侧面。
进一步的,第一上刀片为壳体结构,第一上刀片的中部和末端均包括上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第一上刀片的上板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上刀片的前端;
第一上刀片的前侧板至少部分覆盖第一下刀片的前侧面;
第一上刀片的后侧板至少部分覆盖第一下刀片的后侧面。
进一步的,第一上刀片的厚度比第一下刀片的厚度薄。
进一步的,第二上刀片的厚度比第二下刀片的厚度薄。
进一步的,第一上刀片固定在一第一上刀座的下表面,第一上刀座与第四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固定连接;
第一下刀片固定在一第一下刀座的上表面,第一下刀座与第一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固定连接;
第二上刀片固定在一第二上刀座的下表面,第二上刀座与第三气缸驱动机构的推动杆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赛耐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赛耐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6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