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开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86111.1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5/02 | 分类号: | E05B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开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开启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螺接固定,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中设有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所述内腔内固定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所述上转动板内翻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下转动板外翻形成开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启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门柜基本上都是通过门柜把手实现开合,而柜门把手往往是凸显在门柜表面即影响美观又不安全,而市面上出现一种可隐藏式的开启装置,而这种开启装置结构太复杂,上述开合装置在打开后往往会出现无法闭合的情况,因此设计一款可隐藏式且结构简单的开启装置十分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隐藏式且结构简单的新型开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新型开启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螺接固定,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内腔,所述上壳体中设有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所述内腔内固定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所述上转动板内翻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下转动板外翻形成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固定架、转动轴和复位弹簧,所述上转动板两端皆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转动轴固定,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架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有第一转杆,所述下转动板两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转动轴固定,所述的第二转动轴外端一体化固定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与所述连杆的前端和后端铰接,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外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复位条和第二复位条,所述第一复位条与上转动板抵触,所述第二复位条与下壳体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皆架设在架板上,所述架板上端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放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与放置槽的连接处皆设有缓冲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为缓震胶,所述缓震胶涂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与放置槽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上转动板内翻通过传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板外翻,形成开口使用者即可拉伸,而通过传动组件内的复位弹簧,在上传动板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被复位弹簧带动自动复位闭合开口,避免出现使用者误碰而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上壳体;10、上转动板;100、第一连接板;101、复位弹簧;102、第一转动轴;103、架板;104、第一固定架;1040、第一转杆;105、连杆;11、下转动板;110、第二固定架;1100、第二转杆;111、第二转动轴;112、第二连接板;12、螺接柱;120、螺纹槽;2、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通过将上转动板10向内腔翻转,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下转动板11外翻,形成开口,供使用者向外拉伸,在使用者放开时,通过传动组件内的复位弹簧101,带动上转动板10和下转动板11一起复位,上转动板10和下转动板11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6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